潺潺的流水、欢快的锦鲤、盛开的鲜花,再配上四周充满活力的丛丛绿树,眼前的情景让人误以为置身于风景优美的度假村。而这实际上是中国人保集团在佛山刚刚启用的南方信息中心内的景色。
在这片看上去宁静清新的风景后面,却有数百条繁忙的热线电话和一刻也不能停止的数据处理中心。巨大的信息网络正在将中国人保集团的客户资源、电销网销、服务理赔等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整合。
值得关注的是,同样的情景不仅出现在佛山,也出现在北京、上海、成都、无锡等保险机构设立在诸多城市的后援中心,或金融后台服务区。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眼下正风生水起。
险企争建后援中心
后台竞争成发展重头戏
如果说近年来保险业的结构调整被摆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其中促进保险业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速度更是频频提速。通过建立后援或运营中心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监管层也在加大力度推进整个保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2009年12月,保监会特别发布了《保险公司信息化管理指引(试行)》。而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十一五”规划早已明确提出:保险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要逐年增加,信息化能够有力支撑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对于加强风险管控和决策支持的作用显著增强。
据有关数据,2007年到2011年间,中国保险业信息化整体投资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大约为10.53%,预计到2011年投资规模将达到72.1亿元。目前,大部分的保险公司已经实现业务数据大集中,建立起各自的大后援。
目前,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大型保险集团均已建立或正在建立自己的大型后援中心,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明显加快。中国平安早在2003年就启动了后援管理中心的立项工作,是国内最早采用后援集中管理模式的金融机构;太平洋保险集团于2007年4月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和IT运营中心,并在2008年3月通过股东大会决议,斥资10亿元在成都建设IT数据、研发、保险后援增值服务及相关配套设施;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在前几年地市级数据集中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基本实现了业务处理与会计核算省级数据集中,并正在加快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和灾备中心两个中心的建设。中国人寿股份更是投资30亿元在北京打造研发中心。
其他的保险公司,如泰康人寿成立了运营中心,担负公司管控业务风险、优化流程、服务客户和一线的职责,2008年2月,泰康又宣布在北京昌平中关村生命科园建设后援中心;华泰人寿在上海建立了后援中心,中德安联人寿保险公司在江苏无锡市建立全国集中运营中心。而广东佛山南海区的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中,目前已有友邦保险和中国人保两家信息中心落户于此。
南北中心相互备份
中国人保数据管理起点高
现在一般保险公司都会给自己的IT建设基地取一个比较具体的名称,最常见的是“后援中心”或者“研发中心”,而中国人保却用了一个意义涵盖更广的“信息中心”。对此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吴焰另有一番阐释。
他说:“我认为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问题,我对南方信息中心定位的理解可能跟旁人有所不同。因为这不是一个单一的后援支持系统,而是一个基于风险防范、资源效率配置提高的整体管控和保障系统。它对于中国人保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不能把它简单定位于后援中心或者别的。”
显然,中国人保的南方信息中心是期望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完备的角度来建设南方信息中心。吴焰表示,中国人保南方信息中心正式启用后,中国人保集团将拥有集中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对整合共享集团内资源、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内涵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持作用。中国人保集团将依托南方信息中心,以“全集中,大统一”为方向,进一步推进集团客户资源、数据分析、电销网销等应用系统的整合统一,全面推行“一个品牌、一个平台、资源共享、相互支持”的管理服务模式,形成面向全国的个性化、差异化,响应及时的综合性客户服务界面。
不仅如此,吴焰还透露中国人保的北方信息中心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最终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备份”的格局。
据了解,中国人保南方信息中心落子佛山,是此前对20多个城市海选的结果,这与广东省目前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建设金融后台产业基地和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有很大关系。南方信息中心占地面积8.28万平方米(约123亩),总投资18亿元,集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培训中心、电子商务营销中心、研发中心、呼叫中心等功能于一体,通过这一平台可以集中管理中国人保全国范围内的业务数据,并对各业务单元的客户信息进行关联集成、加工处理,通过信息化的深入应用支持业务发展、加强风险防范、提高整体运营效能。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人保南方信息中心的高起点和更全面的管理职能,无疑是业内大型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另一种新模式。
技术手段识别风险
高效信息体系构筑多层屏障
对眼下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在4月21日中国人保南方信息中心启动仪式上说:“一个保险公司没有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防范风险的能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事实证明,凡是出现重大失误的公司,它的信息化一定是跟不上的。风险防范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必须有技术支撑。所以从监管的角度看,我们要求保险公司一定要建立现代化、效率高的信息化体系,由信息化体系作为支撑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如此,保险公司才能正常运行,减少失误,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纵观近几年保险业的发展,无论是保险市场,还是保险主体,其规模都在迅速膨胀。“十一五”期间,年均保费收入增长24.2%,保险公司达到146家,比2005年增加了53家,保险总资产突破5万亿元。由于快速发展带来的庞大数据处理需求,使保险业对高效信息管理的依赖性日益显现。同时新型销售模式在不断出现,从电话营销到网购保险,信息化已经成为保险业的“血脉”。数据显示,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按国际标准,IT支出应占营业收入的5%,而我国目前远未达到这个数字。
不过可喜的是,目前保险公司已普遍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差异化发展和高效风险管理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已经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了发展规划。
就此而言,身为大型国有保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吴焰体会颇深:“南方信息中心的启用,不是一个简单形式化的东西,而是中国金融业管理模式的转变。过去中国人保在发展进程中由于过度分散,信息集合、数据集合是滞后的,难以及时辨识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这对一个金融企业来说,可能构成一些致命的损伤。所以中国人保这几年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推进高度集合,进行数据集合、信息集合,并以此来加强对整个系统的管控。我想这就是我们建立南方信息中心的重要出发点,它是企业内在的、本质的发展需求。”
对于业内当前的信息化建设热潮,有专家认为,今年保险机构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将持续增加。通过建立庞大的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业务应用系统的标准化、系统化、扩展化,满足业务不断发展和风险管控的新需求,将是保险机构今后发展的目标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