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城市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喜见绿色染青城
魏永刚

“大青山又开始绿了!”

这是我采访呼和浩特回来很久后都难以忘记的一句话。当地人给我们介绍呼和浩特的情况时,说起这句话流露出一种自豪。这句话在我心中也激荡起无法平静的涟漪。

对呼和浩特这个城市,我一直存着美好的向往。到呼和浩特之前,多少都盼望着能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情景。但进入这个城市,才发现这样的风景已经不容易寻找了。映入眼帘的满是绿色。不仅大青山上有拖下来的绿色的山坡,在城市里也有看不完的绿。绿色的林荫道,绿色的带状公园,绿色的长廊,常常让人忘记这是在塞外。

呼和浩特在蒙古语里是“青城”的意思。为了让这座城市真正绿起来,呼和浩特全市干部群众付出了让人感动的努力。呼和浩特地处我国西部地区,这里生态环境脆弱,栽活一棵树并不太容易。为了让自己的城市绿起来,义务植树几乎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每年一到春天,人们都会自觉地参与到植树的队伍中来。呼和浩特开展了苗木认养活动,人们通过认养生日纪念树、成人纪念树、友谊常青树、红领巾林、共产党员林、青年文明号纪念林等方式,参与到绿化行动中来。内蒙古的网友还发起“植一片绿色,爱我青城”活动。为了保证树苗成活,他们专门请来了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在“绿色”热潮的感染下,植绿、爱绿、护绿在呼和浩特已蔚然成风。

现在,呼和浩特市区周边有4个万亩以上生态园,还有4个千亩以上的大型公园和数十个大中小结合的绿地广场,启动了环城水系生态工程。在西北干旱地区打造出一个“水在树林中、树在水岸边”的环城河水系,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现在,呼和浩特已经是国家森林城市,是西部地区省会(首府)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从此,我对于呼和浩特的记忆,再也离不开这个“绿”字。

说起这绿色,呼和浩特人现在很少说城市绿了,而常常讲“大青山绿了”。山水从来就是城市的依托。没有山的绿,就难以保证城市的绿。大青山绿了,呼和浩特的绿色才有了更多的偎依。来到呼和浩特,我的眼睛四处找寻那充满诗意的大青山。我来的不是秋天,没有看见大青山青铜般的风采。看到的是一段缓缓的山坡,连绵不绝,不像我熟悉的太行山那样险峻,却真的有一种屏障般的安全感。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10年前当地人就开始在大青山前坡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在周边平原、荒山、荒坡大搞绿化。呼和浩特人在一个又一个春天,走出城市,走进大青山去栽树植绿。我没有赶上植树的日子,没有看到那义务植树的洪流,但一想起漫山遍野义务植树的人流来,心中就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股暖意。

呼和浩特的绿,大青山的绿,其实并不仅仅限于这一座城市,不限于这一道山脉。内蒙古自治区提出,要建设我国北疆的生态屏障,呼和浩特要建设生态城市,而且在西部干旱地区实现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今天,在广袤塞外,这条由东北向西南延展的大青山,正在绿起来。尽管这绿色还不太浓郁,但已经绿得令人难忘,成为我心中的美景。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