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银行视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绿色信贷 实现多方共赢
贺浪莎

近来多家大型银行发布了在绿色信贷方面取得的工作进展以及下一步具体工作计划。例如,工商银行日前正式发布《绿色信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绿色金融机构的发展目标;交通银行也于日前发布了2011年度“绿色信贷”政策指引,拓展了其在绿色信贷方面的行业政策体系等。

从2007年我国开始正式实施绿色信贷政策至今3年多时间以来,绿色信贷已越来越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共同的努力方向,目前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而且,在经历了初期“环保一票否决”的起步阶段后,目前银行的绿色信贷工作已进入深化细化工作准则、构建完善体系机制的规范发展阶段。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绿色信贷投放原则更为科学、完善。工行提出的信贷投放原则中,除了包含要有利于促进生态保护等“绿色”特征比较明显的标准外,还提出了要有利于妥善解决安全、健康、移民等社会问题,以及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等原则。一些银行还加大了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反映出银行业在绿色信贷投放理念上的日趋丰富与成熟,也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的有力举措。

其次,绿色信贷分类管理更为精细、标准,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交行对绿色一类客户的标识,在原有七个细分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为环境保护、节能、新能源开发或利用、资源综合利用、造林增汇等12个细分领域,由此对环保优秀客户进行精细化管理。工行将其全部的公司类贷款都按照贷款的“绿色”程度——即贷款投向企业或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及其面临的环境风险大小,分为四级、十二类,再对“绿色”程度不同的信贷项目实施对应的信贷原则与管理要求,这样一来信贷服务更为精准、效率更高,信贷风险也更为可控。

第三,绿色信贷流程管理更为严格、全面,覆盖程度显著提高。工行是将国家环保标准“内镶嵌”到信贷管理的全过程,从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到合同签订、贷后管理等各个阶段,都提出明确的“绿色”管理要求与关注重点,并且会在信贷管理的动态过程中,积极引导、推动客户企业采纳并达到通行的环境与社会标准,追求银行、企业与环境的“绿色”多赢。

实施绿色信贷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银行业优化信贷结构、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在绿色信贷渐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在推行绿色信贷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其中最为基础的就在于两方面,一是需要从宏观政策层面建立起更为有效的鼓励、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激励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绿色经济领域,二是需要更多的银行真正地重视起来,牢固树立起绿色信贷的理念和文化,从而加快构建起符合自身实际的、行之有效的体系机制。只有这样,银行业才能为绿色未来作出更多实实在在的贡献。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