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5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难田”变成“经济田”
本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罗星汉

琊川镇是贵州省凤冈县的一个农业大镇,辖六村一社区,耕地面积26661亩。长期以来,随着打工潮及区位条件的限制,境内的3000余亩水田呈现出“难耕、难种、难收”的现象,人们称为“三难田”。

2008年,镇党委组织镇、村干部远赴重庆、贵阳、遵义等地考察替代产业。他们发现,琊川这片土地特别适宜莲藕生长,而且莲藕具有广阔的市场。于是,琊川决定沿浦水河流域,以集镇为中心,将保灌农田全部规划为莲藕种植基地。同时,还出台了莲藕产业发展奖励措施,积极鼓励群众自己种植、大户规模种植和引进外商连片发展。就这样,“三难田”里长出了第一片荷叶。

为了打消农民顾虑,2008年,镇里推选琊川村几名村干部带头,同时发动几个农民在公路沿线以及集镇周边的部分营养过剩的稻田率先示范种植莲藕83亩,当年产量就达到每亩4000斤,销售价格达到每斤1.5元。试种成功了,群众们看到了希望。2009年,琊川镇又从重庆碧山引进了莲藕投资商,按照“投资商+基地+大户”的模式,扩大基地面积,以每斤1.5元的价格实行保护价收购。另外,为了将社会闲散资金有效聚合,琊川镇决定将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农民动员起来,积极鼓励土地流转,将农户不愿种植或无能力种植的土地以每年每亩350元的价格承包给大户种植。同时,镇财政还筹集资金20余万元,按照10亩以下每年每亩100元、10亩及以上每亩150元的标准对种藕户进行补助。

如今,琊川镇莲藕基地已达到2000亩。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琊川有机莲藕”的品牌已小有名气,其产品供不应求,并不断有商家前来投资办基地、开工厂。

镇党委书记游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镇2000亩莲藕,纯收入可以达到600万元。与种植其他农作物相比,亩均纯收入多出2000多元。镇长陈昌奇给记者介绍说:“莲藕的种植,解决了稻田营养过剩的问题。莲藕是喜肥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氮、磷等元素,降低土壤营养成分,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改善因营养过剩导致的‘三难田’。这也有效解决了耕地撂荒的问题。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耕地闲置的现象比较普遍,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可以将闲置的耕地利用起来,同时,这也增加了就业机会。从莲藕种植到收获,农民随时都有活干,增加了收入。”

2010年,琊川镇举办了首届荷花节、“百里荷廊”发展专家论坛和“梨花图书苑落成庆典”,将“百里荷廊”荷游一体化推向深入。

据了解,凤冈县委、县政府已将以莲藕为代表的蔬菜产业作为继茶产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来打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