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汽车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1上海国际车展特别报道 ②
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寻找市场新机遇

2011年4月21日,第十四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拉开帷幕。包括博世、江森自控、大陆集团、蒂森克虏伯、ZF、德尔福、霍尼韦尔、佛吉亚集团、博格华纳、伊顿集团、美国德纳、TRW、阿文美驰、DENSO、Aisin、伟世通等众多知名零部件厂商在内,都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带来了其最新技术。

寻找“中国机遇”

本届车展零部件企业的参展积极性与2009年的上海国际车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的阴影下,众多知名的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缺席,成为当届上海车展的一大遗憾。

但这并不能表明上海车展对这些零部件企业没有吸引力。相关人士分析说:“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首先,在五大国际汽车展上,零部件企业参展的就较少。毕竟,大型的汽车展直接面对整车消费者,而零部件企业的受众是专业人士,本来参加这类车展的效果就不如以技术交流为主的零部件展。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零部件供应商受到的冲击大于整车企业,这时他们更加需要开始慎重评估参展的价值。”

事隔两年,今年的上海车展设有2个零部件展馆及室外商用车、轮胎及音响展区,热闹的景象已经把上一届的冷清彻底封存。中国汽车市场持续稳定的发展前景,以及我国汽车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的积极表现,更加坚定了这些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寻找发展新机遇的信心。

德尔福亚太区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艾博彬先生十分看重中国市场的发展,他表示,德尔福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将研发的本土化作为整个中国策略的核心之一。2010年,德尔福为中国市场开发出首款低成本、高价值的智能泊车辅助系统,使原来应用于高端车型的同类智能泊车辅助系统有望在中、低端车型上得到应用。

与这些知名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多年耕耘相比,一些小的国际零部件公司也在积极寻找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他们期望通过车展来展示产品并认识新的客户。

展示“全球趋势”

汽车产业未来的趋势,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零部件的发展方向。因此在车展上,除了看国际汽车企业发布的设计趋势,就是要关注零部件厂商带来了哪些技术变革。这些技术虽然在我们看来是一堆枯燥的数据和工程术语,但是每一个新技术,都隐藏着推动汽车产业巨大提升的可能。

车展的零部件展区,我们究竟看些什么?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及技术供应商德尔福,特意在上海车展前举办了一个技术说明会。它的专家团队告诉我们:“汽车安全、绿色环保以及保持连通是关乎汽车零部件技术未来发展的三大重点领域。”

在汽车安全领域,德尔福电子与安全事业部高级产品开发亚太区总工程师孔宏志认为:“车辆安全的趋势,已经从被动安全过渡到主、被动安全的集成。”他同时表示,被动安全目前从技术角度已经发展到极限,未来将更多以主动安全的技术研发为主。德尔福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展出了包括多模电子扫描雷达、智能前视集成摄像头、后视摄像头和单波速单脉冲雷达等产品。

作为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导者,在绿色汽车领域,德尔福在新能源汽车开发、提高传统汽油、柴油发动机的效能和减排技术、汽车零配件系统轻量化等领域都走在世界前列。德尔福派克电子、电气架构系统事业部总工程师李茗认为:“按照最乐观的估计,2025年前内燃发动机仍将占绝对市场优势;混合动力和电动车市场将迅速发展。”德尔福也在积极沿着这两条发展主线,分点布局。

在传统内燃机领域,我们看到德尔福有着业内领先的汽油、柴油发动机管理解决方案,如汽油直喷系统、重型柴油共轨系统等。李茗也特地强调了“汽车轻量化也是绿色技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此次德尔福在上海车展上展出的轻质耐用的无卤素超薄壁导线就是其在轻量化技术开发方面的代表作。这种导线绝缘层的厚度是北美地区使用的传统导线绝缘层厚度的一半,仅为0.4毫米,使整车导线重量平均减少了27%,体积减小47%,有效地降低了整车油耗。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德尔福也展出了针对混合动力及电动车领域研发的一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李茗说:“相比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多出来的零部件,都将是德尔福未来的开发重点。”因此,围绕着这个思路,德尔福开发了包括电子动力系统、电动汽车充电器接口、针对电动汽车高压环境开发的系列电子电气架构解决方案。

而对于业界并不熟悉的连通技术,德尔福电子与安全事业部亚太区工程总监刘伟坚则认为,“未来汽车,将是一个时刻保持互联的移动设备。”此次德尔福参展的产品包括自定义式显示器、车内连通中心、最新的导航及信息娱乐系统、互联导航收音机等。刘伟坚认为,“到2016年,车内数据连接及在线内容将成为成熟市场消费者选购的重要因素。”

文/本报记者 童 娜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