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记者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青海省计划安排投资200亿元左右,将继续坚持把住房、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放在优先位置,同时加快道路、给排水、广电、通信等城乡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文化活动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年内将建成大部分项目——
完善基础设施 保障改善民生
本报记者 马玉宏 通讯员 张明成
玉树地震发生后,青海电信分公司员工不顾高寒缺氧,加班加点及时恢复通讯业务,为抗震救灾取得最后胜利付出了艰辛努力。图为员工在灾区重建中抢修通讯线路。 本报记者 马玉宏摄

玉树灾后重建工作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保障系统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住房、道路、通信及水利设施建设,保障灾区民众生产生活平稳有序推进。

住房建设

排排新建房拔地而起

巴塘河畔,新民居鳞次栉比、水泥大道宽敞平整,村民用手中的铁锹平整着自家院前的土地,映出灾后重建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和喜悦。

禅古村是玉树灾后首批建设的示范村,去年10月206户600多人陆续入住新村。“感谢党,感谢全国人民,禅古村搬进了新家!”这是禅古村村民打出的横幅。记者来到牧民达果家时,他正忙着布置庭院。屋子布置精美、物件整齐摆放,电视机、壁柜、VCD机一应俱全。水果、麻花、罐头、糖果、瓜子和大盘中盛满的牛肉摆满了整张桌子。达果告诉记者,家里4口人,住在8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屋子里,感觉很幸福。捐赠的粮食、清油、大米等物资整齐地摞在厨房,厨房一角摆放着他前不久购置的冰箱,自来水通到了院里。在该村住社的机关干部单增嘉措告诉记者,他和另外7位同事负责禅古新村4社村民房屋院墙修缮项目和厕所修建任务,目前禅古村水、电、路、桥设施齐备,牧民出行很方便。

随后,记者一行驱车绕行翻过加吉娘山,前往位于结古镇西侧的甘达村。甘达村依山而建,同样是玉树灾后重建示范村之一,房屋整体风格与禅古村相似,共入住居民239户、1032多人。该村太阳能路灯和“井”字形道路设施成了除房屋之外最吸引人的亮点。村民马忠欣喜地告诉记者,“与以前的土木房子相比,现在的砖瓦房盖得好,又漂亮!”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中15头牦牛由大女儿在牧场看管,一头牦牛均价3000元,相当于家中有45000元固定积蓄,另外家中还有每月60斤的面粉救助,再加上父女三人每年挖中草药能增加收入6000元至7000元,一家人生活和供两女儿上学不成问题。

据了解,玉树地区农牧民住房新建共计31008户,加固3670户。城镇居民住房新建29218套,加固面积118000平方米,不断满足群众住房需求。

道路交通

构筑“一纵一横两联”

玉树地域广阔,州域公路网密度低、路况差,进出主要运输通道仅有国道214线和省道308线,沿线地形复杂,通行能力较弱。青海交通在顺利完成214国道整治和308省道单幅加宽工程,对灾后重建物资运输开辟绿色通道的基础上,将加快构建玉树“一纵一横两联”生命线。“一纵”为国道214线共和至多普玛段,“一横”为省道308线玉树至不冻泉段,“联一”为省道409线珍秦至称多段,“联二”为省道多拉麻科至杂多段,建设通县二级公路,提高共和至玉树公路建设等级和保通能力。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青海省交通部门精心策划,超前规划相关的工作。今年2月份完成了共和至玉树634.84公里的公路设计工作,在全系统选调了35名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具有在多年冻土及高寒地区施工管理丰富经验的人员组建了共和至玉树公路建设指挥部。在国家交通运输部的支持下,从全国选择技术力量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7家交通科研院所作为技术支撑和服务单位,协助解决在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性难题。为恢复玉树巴塘机场受损设施设备,积极建设目视助航灯光系统及保障基地、航线通信工程等,以提高机场吞吐和航空应急救助保障能力。据相关资料显示,今年玉树灾后重建要完成65%的任务,玉树灾后重建三年规划交通项目233个,将开工建设涉及玉树长远发展的214国道高速公路。

电力通信

全力以赴提高保障能力

2010年至2012年,玉树地区电网规划总投资将达到10.86亿元。其中110千伏电网工程投资3.45亿元;35千伏电网工程投资3.40亿元;10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投资3.38亿元;玉树电力调度中心投资0.50亿元;现有电网厂站端二次系统及通讯系统改造工程投资0.13亿元。

根据玉树地区电网电压等级低,供电可靠性差的实际,为提高电力通信保障能力,青海省电力公司编制的玉树州灾后电网恢复重建规划,明确玉树电网重建3年目标和任务,管理上建立健全考核办法,实现全过程管理和奖罚分明的规章制度,确保110千伏结古变电站及线路工程、110千伏下拉秀开关站及线路工程、110千伏称多输变电工程、35千伏隆宝、巴塘输变电工程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开关站1座,新增变电容量12.6万千瓦;新增35千伏变电站10座,新增变电容量3.15万千伏安,实现玉树、称多、囊谦三县110千伏升级联网,升级改造治多、杂多、曲麻莱三县现有配电网。

为保障通信,中国电信青海分公司按照“先无线、先基础设施、先外围”的原则,主抓灾后重建公众通信网、农村通信与信息化、应急通信、过渡恢复期通信保障4大工程建设,总投资规划为52000万元,以提高玉树地区整体通信、网络覆盖、抗灾救灾和公共服务能力。青海移动分公司为确保网络安全,及时启动了2010年传送网过渡通信保障微波系统建设,实施了2010年玉树灾后青海移动省内二干西环新建配套机房工程、2010年玉树灾后玉树城域传送网设备优化工程、2010年玉树灾后玉树州囊谦县管道工程,2010年玉树灾后结古镇县管道一期工程、2010年玉树灾后重建玉树-曲蔴莱、玉树-囊谦-杂多光缆线路等工程。目前,玉树地区通信保障能力大大超过灾前水平,通信应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水利设施

综合治理保供水畅通

重建期间,玉树、称多、囊谦三县农牧区水利灌溉设施,改造区配套设施及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结古镇防洪工程,河道综合治理,巴塘河和扎西科河堤、北山排洪渠及沟道防洪工程有效落实,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快,水源保护力度提高,水文、水保设施监测能力不断增强。

“水利部门在巴塘河上修建了防洪堤,给我们村里修上了排洪沟!把自来水接到每家每户,帮了我们大忙,现在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放心水,我们再也不用到河里挑水吃了,日子会越过越好!”禅古村党支部书记扎格指着巴塘河畔的新家园动情地说。

一个个供水点让群众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一道道防洪堤挡住了汹涌河水对岸坡的冲刷侵蚀,一条条排洪沟及时排放着山洪泥石流……

沿着214国道走进结古镇,通天河畔一排排崭新的温室蔬菜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棚中绿油油的蔬菜鲜嫩欲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为玉树灾后农业生产恢复重建的首个建设项目,玉树结古镇绿色产业基地自去年5月16日开工,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蔬菜大棚1700余座,这项工程已经基本完工。”玉树农科站技术人员尼玛旺扎说:“这些蔬菜大棚的建设启用,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吃菜难问题,还可大大缓解援建人员的生活所需,增加了市场的有效供给。”

按照重建部署,2011年,玉树将继续把住房、学校、医疗等民生项目放在优先位置,同时加快道路设施、广电、通信等城乡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建设,逐步推进玉树地区城乡一体化,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间合理共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