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开发区打造蓝色经济核心区域

本报讯 记者刘成、通讯员王璇报道:青岛开发区依托港口口岸、滨海旅游、海洋资源等核心动力元素,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前沿,突出产业特色和高端取向,在蓝色经济大潮中,率先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着力打造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域。

港口口岸无疑是青岛开发区发展蓝色产业最主要的核心元素。目前,前湾北港区10个10万吨深水泊位全部建成;总投资160亿元的南港区开发全面推进,13个深水泊位全部建成后,前湾港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1800万标箱。同时,前湾保税港区封关运营也给开发区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带来了新契机,随着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等项目的建成,开发区将打造世界最大集装箱顺岸码头港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

滨海旅游变身蓝色经济新商机。开发区旅游资源丰富,既有水清滩平、沙细如粉的金沙滩、银沙滩,风光旖旎的唐岛湾,又有雄奇秀丽的珠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随着海上嘉年华、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等一批创意文化项目纷纷落户,凯宾斯基温泉度假酒店、金沙滩希尔顿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加快建设,开发区将逐步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北方最佳的海滨文化旅游度假胜地,构建高端和特色相融合的多元旅游发展新格局。

海洋新兴产业成为蓝色经济新秀。开发区新能源开发和海水综合利用起步较早,眼下,全国首个社区海水源供热制冷项目投入使用,海浪发电、海水淡化、风力发电、垃圾发电、光伏电池等总投资50多亿美元的一批新能源项目和海水综合利用加快推进。青岛开发区将依托华欧海水淡化、中船重工725所等重点企业,推动海水工业及生活利用,提升海水淡化、设备制造产业化规模,打造国家级海水淡化基地。加快发展与船舶、海洋工程、集装箱等产业相关的绿色环保新材料。

青岛开发区作为青岛蓝色经济发展“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将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在青岛建设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的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加快形成“三湾”(前湾、海西湾、唐岛湾)、“两区”(北部产业区、临港产业区)、“一岛”(凤凰岛)的蓝色经济区域布局,坚持临海高端制造业和滨海现代服务业并重发展,重点推动造修船和海洋工程、海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养殖和深加工、远洋捕捞、海洋新材料、滨海文化旅游、港航物流、港航服务、海洋科技服务等蓝色产业发展,率先建成世界级综合性海洋装备制造基地、现代化综合大港和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现代远洋渔业基地。充分利用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增创港口竞争力,提升临港产业水平,创建家电电子、船舶、汽车等出口基地,申请设立汽车贸易口岸,建立区域性汽车物流分拨中心,开展整车和零部件进口贸易等业务。

青岛开发区区长张大勇表示,青岛开发区将充分考虑海洋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实施海陆污染的统筹治理,建立完善“以海定陆”污染控制机制。提前做好重点海域和海岛开发的规划,为蓝色经济发展预留空间。同时要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海洋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吸引和聚集一批蓝色经济发展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实施海洋领域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攻关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