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 蹲点彭州蔬菜基地 看传统农业如何实现现代化生产经营 样本分析①
菜畦青青展春意 产销兴旺富农家
本报记者 喻 剑
◀ 彭州市三界镇丰碑村育苗大棚内,合作社社员正在观察蔬菜长势。 本报记者 喻 剑摄

采样时间:2011年4月上旬 采样地点: 四川省彭州市三界镇

○ 核心提示 ○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多方合力推动下,成都市彭州蔬菜基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变传统小农经济下的分散、零星种植方式,通过规模化种植、统一化管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另外,彭州蔬菜基地还通过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统一管理显高效

4月2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四川省彭州市三界镇丰碑村。公路两旁,只见菜畦青青、碧野茵茵。莴笋、白菜等应季蔬菜郁郁葱葱,保温棚内的豇豆苗长势喜人。

丰碑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杨云介绍说,这一季的早春蔬菜,按照合作社的统一规划引导,全村2780亩土地中,目前白菜地占去近一半,莴笋地和黄瓜地各占两成和一成。

丰碑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2007年成立。目前,合作社已吸纳丰碑村、清凉村、元胜村成员2600余户6800余人,入社蔬菜种植面积万余亩。自成立以来,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户进行蔬菜种植,不断调整经营管理理念,实践了“五统一分”的生产管理方式——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销售与分户管理。

在合作社的推动下,丰碑村育苗已经实现商品化、标准化和优质化。在每一季蔬菜栽种前,合作社与大型种业公司合作,根据市场行情与订单所需,指导农民选定蔬菜品种。记者还看到,育苗基地的小块田地里,种着紫甘蓝和香葱等新品种。“我们会选择一些经济效益较高的新品种引进和推广。”杨云指着地里绿油油的香葱说,“这个新品种市场上卖8角钱一斤呢。”

行走在菜地间,记者看到,地里插上了黄色粘板、保温棚的侧面还安装了频振式杀虫灯。丰碑村九组村民胡一翠告诉记者,这是合作社在村里推广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过去白菜长蚜虫,只能自己喷洒农药,费时费力效率低,也不环保。”胡一翠感慨良多:“现在,合作社的专业植保队统一用绿色防控技术除虫,效果很好!”

统一管理出高效。近年来,在三界镇丰碑村、濛阳镇双林村……彭州市各蔬菜大村的不少菜农以土地参股合作社,将蔬菜的选苗栽种、田间管理直至采摘销售的全过程委托给合作社。一个明显的成果是,随着各大专业合作社管理力度的加大,严格的追溯机制已在彭州市所有的蔬菜基地建立完成。“从幼苗开始,我们基地的蔬菜都建立了卡片,记录下化肥等使用的情况。”杨云说,“请大家放心,我们的蔬菜纯天然,百分之百无污染!”

菜农增收渠道宽

“大地菜”有多俏?丰碑村九组村民胡一翠去年种了4亩蔬菜。“去年春、秋、冬种了3季白菜。每一季的成熟期,都是货车在路边排队等着,菜刚摘下田,就全部被收走了。”胡一翠掐指算了算,去年每亩白菜单产万余斤,按照每斤5角的市场平均价格,减去成本,种1亩白菜的纯收入是5000元。

“大地菜”销路广、价格稳,得益于合作社与市场的对接。在丰碑村,丰碑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每年充分调查了解市场需求,采取“以销定产”的策略——提前与企业签下订单合同,在生产范围内统一安排早、中、晚熟品种,“一站式”解决了蔬菜产、供、销问题,稳定了蔬菜价格,从而确保菜农增收。

也有销售渠道不畅的“非常时刻”。去年11月底运输市场遭遇柴油短缺,致使彭州万亩莴笋、芹菜等成熟蔬菜滞销。“没有货车上门,莴笋价格降到了8分钱一斤。”丰碑村十三组村民王和生回忆道。当时,针对蔬菜运输难问题,彭州市各部门采取加强农超对接、补贴运菜车、启动耐储蔬菜气调储备库等方式,快速打通了销路。包括丰碑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在内的各大专业合作社,还开出了蔬菜收购的“保底价”,给农民吃下“定心丸”。

2010年,丰碑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蔬菜销售收入500余万元,利润30余万元。现代化的蔬菜生产经营方式,带动菜农收入节节攀高。

在丰碑村的3号育苗大棚内,村民王和生和黄帮述正在用锄头翻松土地,并用手推车来回搬运泥土。“每天工作8小时,有45元的收入。”王和生乐呵呵地说。据介绍,合作社正在利用蔬菜育苗之间的间隔,见缝插针地在大棚内种上应季蔬菜。部分村民受雇于合作社,通过平整土地,获取工资性收入。

除了蔬菜销售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在丰碑村,入股合作社的社员还可以获得相应的红利。蔬菜售出后,这部分社员还将获得10%的返利。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杨云告诉记者,经合作社引进,一个投资300万元的蔬菜精深加工厂正在丰碑村筹建。项目建成后,农民的增收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农民可直接在家门口就业,成为蔬菜脱水加工生产线工人,按月领取薪水;更明显的,将是蔬菜收购价格的稳步提高。“加工厂每天新鲜蔬菜加工量将达到50到100吨,丰碑村蔬菜的价值将会翻三番!”杨云满怀憧憬。

●背景链接

截至2010年底,四川省成都市共有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88个,成员39.9万(户),带动农户124.4万户,带动农户面达到61%。

成都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多样,主要有:一是“园区(基地)+合作社+小业主”模式。由政府规划建设园区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引导成立合作社组织小业主进行生产经营。二是“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主要由村集体发起,带动农户设立合作社。三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主要由龙头企业发起成立合作社并吸引农户入社,建设产品生产基地。四是“农村专业大户+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农村种植养殖大户、经纪人等带动种植养殖户发起成立的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股份合作型、合同订单型、技术服务型三种利益联结方式,其中利益联结最紧密的股份合作型合作社占合作社总数的28%。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