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县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楼镇:“三棚工程”打造富民产业
本报记者 刘惠兰 通讯员 石培明 吕永亮

位于黄河故道的江苏省丰县孙楼镇,过去一直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镇,没有任何农业特色产业,农民增收难问题十分突出。如何突破传统农业的瓶颈,加快发展步伐,实现产业富民?自2007年开始,孙楼镇决定高起点定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组织实施“三棚富民工程”,用工业化理念去经营农业项目,通过工厂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打造高标准的农业新兴产业,组织农民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短短三四年时间,成为苏北乃至江苏省产业富民的特色农业名镇。

走进孙楼镇,记者看到几千亩连成一片的“农业现代工厂”——鸭棚、菜棚和菌棚,棚海相连,好不壮观。这就是丰县孙楼镇实施的“三棚富民工程”。目前,孙楼镇投入“三棚工程”的资金已达1.5亿元,现代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三棚工程”的“农业现代工厂”吸纳农民工17000多人就业。2010年,全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330元,其中高效规模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在60%以上。

菌棚:高产出的富民工厂

“三棚工程”带动的是菌、鸭、菜三大富民产业,孙楼镇特别重视发展食用菌产业,目标是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食用菌工厂化、标准化生产第一镇。

孙楼镇提出了“五菇”富民工程,发展秀珍菇、白色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黑木耳等高附加值的“五菇”。目前,该镇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高标准的秀珍菇园区,全市第一家、苏北最大的瓶栽白色金针菇工厂,“五菇”规模生产企业已发展到10多家,初步形成了从菌种栽培、养育、菌种冷冻加工、包装物生产、菌菇销售运输等一条龙产业链,年产值近4亿元。

孙楼镇“菌棚”产业迅速崛起,高起点建设、工厂化运营是主要原因。孙楼镇党委书记杜亚峰说:“孙楼镇食用菌产业瞄准的目标是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食用菌工厂化、标准化生产第一镇,因此,‘菌棚工程’高起点发展、高标准投入和高科技支撑。”孙楼镇于2008年建起的500亩秀珍菇高效示范园,每个温室投资22万元,但当年出菇产值就达到了40万元,产品以较高附加值出口,菌棚年实现纯利润达到8万元。该园区实行“工厂化”运作,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分级包装、统一价格销售。目前该园区已吸纳了四五千人就业,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都返乡当上了园区工人。

目前孙楼镇“五菇”产业形成蓬勃发展之势。今年,投资2亿元的茂升菌业和投资1亿元的“江苏维维”白色金针菇项目将动工兴建。预计今年全镇食用菌产值可望达到4.5亿元,全镇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

菜棚:农民的绿色银行

以工厂化模式发展精细蔬菜,是孙楼镇“三棚工程”之一,也是该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为推进“菜棚工程”,孙楼镇创新经营机制,组织成立了镇蔬菜运销及技术服务专业协会组织,协会与菜农实施“订单种植”,并实施标准化生产。目前,全镇已建成金地芦笋、秀云食用菌、田园食用菌、果品产销、恒泰禽业、天牧养猪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6个,全镇经纪人队伍达2300人,带动设施蔬菜种植农户3000余户。穆楼村以金地芦笋合作社为纽带,带动全村发展芦笋种植,该村2500亩芦笋示范园亩产高达1500公斤以上,亩均效益8000多元。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是孙楼镇加快“菜棚工程”的重要举措。和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800万元,在丰县高效农业示范园建成200栋共1100亩高标准温室大棚、智能育苗温室大棚和万吨汽调库。3年多来,该镇“菜棚工程”已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近2亿元。

目前,全镇设施蔬菜面积18000亩,蔬菜种植专业村10个,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达1万亩,仅蔬菜一项农民年均增收2500多元。

孙楼镇充分借助城郊区位优势,利用现代化运作模式,在蔬菜种植上,积极推广应用精细菜、反季节蔬菜等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优良新品种,采取春提前、秋延后、反季节种植技术,巧打时间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大大提升了“菜棚”产出效益,与普通种菜方式相比,农民收入增加了十几倍。

“今年打算再发展200亩大棚,种植市场上畅销的蔬菜和瓜果。镇里支持蔬菜生产,我们兜里有了钱,发展大棚的劲头也就更足啦!”从中尝到甜头的村民王明说。

鸭棚:奏响增收交响曲

孙楼镇的“鸭棚”工程实行“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该镇引进了广西桂柳集团、六合鸭业、丰发良种猪养殖场等知名企业,拉动全镇农户发展高标准养殖。目前该镇已形成饲料厂、种鸭孵化、全自动分割加工等完整的产业化链条。依托标准化养殖,全镇农民人均增收800多元。

目前,孙楼镇年出栏肉鸭500万只,种鸭存栏800万只,其他禽类200万只,出栏生猪100万头。

孙楼镇已建成200亩祖代种鸭和300亩父母代种鸭养殖孵化场,饲养祖代、父母代种鸭达34万套,为“鸭棚”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后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