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1年4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变发展方式百城调研行 惠州篇(中)
“双引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常 理 张建军 冯其予

回顾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广东惠州交出了一份骄人的答卷。2010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6.1亿元,其中,电子行业实现281.5亿元,占总工业增加值的34%;石化行业实现303.1亿元,占36.6%,石化行业增加值超过电子行业,这使得惠州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由“单引擎”向“双引擎”的转变。

“石化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是惠州未来产业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转型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告诉记者,“惠州将围绕‘建设石化、数码产业名城’目标和‘工业富市’发展战略,切实发挥石化大项目的强势带动作用和数码产业基础好的优势,大力推进石化、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

大亚湾畔崛起石化新城

记者在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看到,整洁的公路两旁,储油罐、反应塔及各种重型装置鳞次栉比,巨型管线纵横交错,现代化重工业展现的巨大能量令人震撼。

记者来到了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园区采访,提起这个占地4.27平方公里,投资额43亿美元的浩大工程,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黄伟才颇有感触,“这个项目从谈判到投产,我们经历了18个年头。”

18年,这是怎样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这期间,投资方几度想更改项目地点,但最终因为惠州的港口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而把此项目设在了这里。黄伟才说,“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南海石化项目的顺利投产使惠州的石化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惠州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的一个重要引擎。”

南海石化项目的投产仅仅是个开始。在该项目的带动下,中国海油1200万吨惠州炼油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中海能发丙烯酸树脂项目等石化中下游项目纷纷上马,普利司通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大亚湾……

随着一项项工程破土动工,一个个装置拔地而起,大亚湾石化区已经基本形成了石化上中下游项目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每次来到石化园区,总能发现这里的变化,路修平了,草坪铺起来了,新的装置建起来了……”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广军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在大项目的带动下,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龙头带产业,以产业定格局”的总体发展目标,并将大亚湾石化区规划总面积由原来的27平方公里扩大到了65平方公里。要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大炼油、大乙烯为龙头,以石化深加工和精细化工高端石化产品为主线,重点发展芳烃下游系列产品、化工新材及橡塑加工产品和专用精细化学品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截至2011年1月底,已落户大亚湾的石化项目共计61宗,投资金额超过1400亿元。石化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4亿元,增长4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

大亚湾区在着力打造石化园区的同时,没有盲目地追求GDP的增长,而是把发展和环保放在了重要地位。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中海壳牌南海石化建厂期间,施工单位发现一棵树上有个鸟巢,小鸟正在上面孵蛋。为此,公司请来了鸟类专家咨询,并临时修改了施工路线,绕过这棵树,直到两个月后雏鸟飞上天空后才将树木移走。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很多。在采访中记者切身感受到,这里的环保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偌大的石化园区竟然闻不到半点化学制品的气味,整洁的道路上看不到半点的垃圾……

多年来,大亚湾区坚决杜绝高能耗、重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项目,同时强化排放标准,严格项目环保准入,实施流域限批、重污染行业退出和淘汰机制,保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多年来,在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同时,惠州立足于电子信息产业的传统优势,着力打造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把这里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近年来,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积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平板显示、移动互联网、LED、新能源等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涌现出了如科锐半导体、TCL液晶产业园、平板电视产业化基地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和企业。

2009年9月16日,TCL液晶模组一体化项目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建成投产,加上由TCL持股50%的华星光电8.5代液晶平板项目于2010年1月16日的开工建设,TCL集团在惠州实现了背光模组、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的全线整合与创新。

“TCL向液晶模组上游延伸,彰显了惠州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链向高端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惠州市发改局副局长罗志荣告诉记者。

2010年12月8日,惠州科锐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标志着LED产业链的上游关键加工技术正式落户仲恺高新区。与此同时,LG伊诺特在惠州投资1亿美元于LED封装、应用项目,雷曼光电投资2亿元于LED显示屏项目……

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为仲恺区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仲恺高新区完成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了“一区四园五镇”的成功整合。管理范围由12.5平方公里扩展到320平方公里,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这一举措无疑为仲恺高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0年,仲恺高新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6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增加值1418亿元。“我们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把仲恺高新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与龙头企业聚集的高地,使其成为带动惠州经济走上新发展方式的引擎。”仲恺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鹏飞自豪地告诉记者。

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平板显示、LED产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正在成为惠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带动全市工业跨越式发展,同时对珠三角地区乃至全省、全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意义。

如今,世界最大的电话机、电视机、激光头、电池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线路板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汽车音响、电脑、高级电工产品生产基地等均集聚惠州,一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由此打造成功。2010年,惠州市主要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900亿元,对比“十一五”初期增长103.7%;完成工业增加值276.8亿元,对比“十一五”初期增长32.4%。预计到2015年,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达到3300亿元以上。其中,惠州市将形成年产值1000亿元的光电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的30%以上。

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

近年来,惠州市加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步伐,制定并实施了《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惠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案》,重点推进纺织服装和制鞋、建筑材料、金属制品、家用电器等四大优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帮助了一大批企业走上了品牌建设、渠道建设的转型道路。

富绅集团是一家国内知名的服装生产民营企业,在成立至今的20年时间里,富绅集团由只做单一衬衫演变到目前可以制作西装、夹克、T恤等所有男装系列的产品。

“服装是典型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样的领域我们如何做出自己的品牌,传统产业如何寻找新的出路,是我们一直在思考摸索的。”富绅集团董事长陈成才告诉记者,“在促进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我们觉得首先要设备升级;其次要技术升级,要不断引进和培养技术和研发人才;另外还要管理升级,以良好的制度来保证企业的运营;最后要产品升级,要符合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需求。”

富绅的发展只是惠州市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惠州市在发展中正确把握“优化”与“提升”的关系,既提升传统产业,又积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把握好“抓大”与“育小”的关系,既推进大产业项目建设,又充分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加快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惠州市经信局副局长邓文辉告诉记者,“我们按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扶优扶专’的思路,扶优扶强一批重点企业,使之成为竞争力的领头羊,同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做优做专,实现‘船大好远航’与‘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互补。”

惠州多年来的发展令人欣慰,但不可否认,当前惠州发展也存在着一些突出性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5%,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先进制造业除石化产业外,整体水平不高;自主品牌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产业对外依存度偏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等。

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2010年8月,惠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惠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若干意见》,惠州市将以打造石化、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旅游、物流、现代农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纺织服装业、水泥建材业、医药、清洁能源产业共同发展的“2+8”现代产业体系,使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集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在“2+8”产业体系的规划下,预计到2015年,惠州市的产业结构将有较大的变化,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将由2010年的6:59:35调整为4∶56∶40,现代产业体系将更加趋于合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