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1年4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南充:
立足优势谋发展 转型升级布新局

本报讯 记者钟华林报道:四川南充市从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入手,推进优势产业跨越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2010年,南充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3%和37.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7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5.1%。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南充市站上了一个更高的新起点。

南充是四川传统的农业大市,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对记者分析说,作为地处广袤农业区的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南充要带动大农村发展,必须具有强大的实力,必须有产业作支撑。基于这样的认识,3年多来,南充市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燕京啤酒、康美药业等30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引入南充,使“工业南充”初具规模,四川六合、依格尔一批传统企业通过改造升级,走上新型工业化之路。

产业园区是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基础和载体,南充市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步伐、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来推进,抓园区促投资,建园区聚企业,以企业兴产业,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南充把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作为重要抓手,引导各产业园区紧紧围绕石油化工、机械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等优势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不断增强园区产业的关联性,完善产业链条,突出区域特色。燕京啤酒、江苏雨润、三环电子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南充。目前,全市11个产业园区建成区面积已达65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入园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0多亿元。各个园区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重点发展1至2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规划的主导产业,形成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

项目推进和园区建设正在成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坐落于嘉陵工业园区的丝绸纺织企业依格尔公司,一头连接广大的市场,除内销外,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另一头则为上万种桑养蚕的农民带来数千万元的收入;去年正式投产的北京汇源南充公司,2009年落户嘉陵工业园区,公司以果园为基地、加工为依托、利益为纽带,正在当地探索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农工贸为一体的经营模式,项目全面竣工后,将进一步促进南充优质果品基地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这个创办仅三年的嘉陵工业园区里,目前已有7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入驻,吸纳2万多人就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30多亿元。在园区周边,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正加紧建设,一个颇具规模的小城区正日渐形成,成为南充“三化联动”的一个缩影。

南充市立足于地方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培育引进龙头企业、配套环节和核心技术,促进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大市,南充农业基本建成了五大特色产业,即千万头生猪、百万担蚕茧、百万吨柑橘、百万吨特色优质粮油和百万亩速生丰产林。围绕这五大特色产业,南充市按照“大基地、大龙头、大带动”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建设五大基地的同时,南充市成功引进培育了一批大龙头成为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在茧丝绸方面,伊格尔、四川六合、富安娜家纺等企业年蚕茧吞吐能力达1000万公斤;汇源果汁等多个项目全面竣工后,全市果品精深加工量可达到30万吨;燕京啤酒、保宁醋业等企业使全市啤酒大麦和优质稻米呈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中盐银港、国栋等板材企业全面投产后,利用河滩、荒山、路边发展的速丰林将变成农民的“绿色银行”。据统计,全市已有62%的农民从五大特色产业链中获益。

随着“三化联动”的快速推进和地方财力的不断增强,南充市着力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之路,通盘考虑城镇体系、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从空间布局上努力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