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品牌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区)巡礼 ①
推进“商标大国”向“商标强国”迈进
本报记者 陈 郁

编者按 “十一五”时期,我国商标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不仅解决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商标审查积压问题,更成为名副其实的“商标大国”。“十二五”期间,我国商标工作将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全面提高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使我国商标工作达到国际水平,为由“商标大国”发展成为“商标强国”打下坚实基础,这将是今后我国商标工作的一个重点。从今天起,我们将根据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区)的名单,陆续刊登“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区)巡礼”的系列报道,以期对更多的地区践行品牌战略有所借鉴。

彻底解决商标审查积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国际化的推进,全社会商标意识的增强,商标申请量逐年大幅增长。但是由于多年来商标审查人员编制与实际工作量的严重不匹配,致使商标注册年申请量大大超过商标年审查能力,商标积压问题日益突出。

据了解,从2000年开始形成积压,到2007年底,我国商标注册申请积压已达182万件,商标注册周期延长到36个月;商标争议案件积压达5.4万件,审理周期长达13年。

“商标注册申请积压,严重影响到上百万中外商标申请人的利益,影响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形象。加快商标审查进度,解决商标审查积压,既关系到我国商标战略的实施,关系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关系到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说。

为此,2007年,工商总局明确提出了“三年解决积压、五年达到国际水平”的“三五目标”(即:2008年完成商标审查70万件,商标审查周期由36个月缩短到30个月;2009年完成商标审查130万件,商标审查周期由30个月缩短到19个月;2010年完成商标审查140万件,商标审查周期由19个月缩短到12个月)。

为完成这一目标,工商总局积极借助商标代理机构等社会力量,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等措施。经过近三年的努力,终于彻底解决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商标审查积压问题,取得了“一个历史性转变、两个突破百万、三个世界第一”的显著成果。

“一个历史性转变”,就是自2008年起,实现了审查量大于申请量,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申请量一直大于审查量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两个突破百万”,一是商标注册年审查量连续两年突破百万。2009年审查141.5万件;2010年审查148万件,相当于加快审查前近五年的工作量。二是商标注册年申请量突破百万,在2009年申请量创历史最高的基础上,2010年突破百万大关,达107.2万件,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

“三个世界第一”,就是截至2010年底,我国商标注册累计申请829.5万件,累计注册562.8万件,有效注册460.4万件,均居世界第一。

同时,商标评审案件积压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驳回复审案件审理周期缩短至12个月,复杂案件审理周期缩短至18个月。三年共裁决评审案件10.7万件,相当于2001年至2007年七年案件审理总量的2.9倍,并提前半年全面实现“审结8.1万件评审案件,到2010年底积案周期不超过24个月”的工作目标。

保护商标专用权成效显著

2009年6月,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率其所属26家会员企业的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专程到国家工商总局表示感谢;2010年10月,德国双立人公司专门派员到商标局,就工商部门对打击假冒双立人商标产品作出的努力给予高度评价;近日,台资企业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致信国家工商总局,对全国工商管理系统依法严厉查处侵犯正新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切实维护商标权利人合法权益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充分发挥商标行政保护的优势,以商标权保护为核心,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查处,有力保护了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说。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工商管理系统切实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共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264564件,其中涉外案件53009件,占20%。仅2010年就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56034件,案值14亿元。

与此同时,工商管理部门还加大了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力度。截至目前,共对2310件商标通过驰名商标认定进行扩大保护,其中114件为外国注册人所有。此外,“十一五”期间,奥林匹克标志保护工作切实加强,世博会标志和亚运会标志专用权得到切实保护。

在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中,工商部门突出重点内容,切实遏制恶意商标抢注行为、重点查处涉外商标和驰名商标违法案件、严厉打击违法印制商标标识及仿冒知名商品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突出重点地区,以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地为重点整治地区,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至3月25日,全国工商管理系统共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5.3万起,其中侵犯涉外商标专用权案件7711起,共审查62万件商标注册申请,依法驳回11万件。

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

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

“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付双建说,“只有加快实施商标战略,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才能逐步走出一条从品牌产品到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以及品牌城市的品牌发展之路。”

为此,国家工商总局制定了纲要实施意见,作出了五年规划,创新了商标战略实施体制机制,并组织开展了商标战略示范城市(区)、示范企业工作。三年来,国家工商总局多次举办全国性的商标战略实施活动。

2010年12月,41家示范企业签署《芜湖倡议》,倡议深入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将商标工作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创新企业发展模式,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坚持树立自主品牌,杜绝商标侵权和违法行为,提升知识产权意识,提高自身保护商标专用权的能力。

2011年1月,53个示范城市签署《苏州共识》,承诺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推进自主创新与自主商标培育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长效监管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利用商标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提高自主商标商品出口比例,深入开展“商标富农”工作,积极探索城市商标战略实施的新举措、新做法等。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商标大国’,但还不是‘商标强国’。加强商标注册保护、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任重道远。”周伯华说。首先,我国虽然已经是商标大国,但同市场主体数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注册商标数量虽多,但国际知名品牌还少。商标国际注册数量虽位居前列,但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规模和发展速度还很不相称。其次,我国商标专用权保护虽取得很大成效,但商标侵权案件还时有发生,需进一步加强。再次,我国出口企业产品使用自主商标的还比较少,“定牌加工”的还比较多,企业实施商标“走出去”战略的力度亟待加大。

向“商标强国”新目标迈进

“‘十二五’期间,我国商标工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商标战略逐步上升为政府行为;彻底解决商标审查积压问题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商标工作的被动局面,同时带动了商标注册申请量和有效注册商标总量大幅上升;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必将给我国自主创新带来更大的战略机遇。同时,我国商标战略实施需要进一步深化,商标专用权保护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商标国际注册和保护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局长李建昌说。

具体而言,“十二五”期间,我国商标工作将完成下列目标:

——加强立法,完善商标法律制度。积极配合做好《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的修改工作;起草《商标代理条例》;适时对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特殊标志等现行规章进行修改;适时出台商标注册、管理和保护规范性文件。

——继续提高商标审查质量和效率,缩短商标注册周期,促进商标注册申请量和有效注册商标总量持续增长。力争“十二五”期间商标申请量达到500万件,商标注册量达到400万件,有效注册商标达到800万件。

——以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工作为着力点,全面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实施。

——积极运用和提升商标价值。开展商标权质权登记,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力争“十二五”期间每年通过办理质权登记,帮助企业融资逐年增加。

——切实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进一步健全商标权益保护体制机制,探索研究建立国际驰名商标保护机制,提高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水平,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审查工作。积极引导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注册,大力推行“公司+商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力争“十二五”期间注册地理标志2000件,争取到“十二五”末,地理标志注册总量达3000件。

——加强商标国际交流与合作,树立我国保护商标知识产权的良好国际形象。加大商标境外注册和海外维权力度,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切实提高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和注册量,力争“十二五”期间,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图1:工商管理人员正在指导农民依托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行农业生产。 丁青青摄

图2:浙江长兴县工商管理部门人员正在对企业进行品牌维护。丁青青摄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