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亲情精心呵护 用真情无私奉献
——记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王文珍
本报记者 曹红艳 通讯员 李 唐 王一帆

她一身戎装,与工作人员并排站在门外。眼尖的记者老远看见了,告诉周围的人,“看,王文珍!”面对众多记者,她介绍院长、介绍护理部主任、介绍身边的护士,唯独不说自己,她就是在急诊患者面前抢着上、在非典隔离病房放弃轮换坚守122天、奔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一线的王文珍。

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王文珍入伍30年,常年奋战在一线临床护理岗位。她用亲情呵护病人、用真情服务病人,是一位习惯于用行动回答问题的白衣战士。

默默奉献在一线

“你们采访王文珍,她说别人会多过自己。”与王文珍一起在急诊科工作了10年的骆敏说,“她特别谦逊,在我们眼里她就是身边的榜样。”骆敏是王文珍带出来的护士长,直到现在,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碰到问题,她都会向王文珍请教。

如果把医院比喻成救死扶伤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是前沿阵地。医护人员选择了急诊科,就意味着选择了压力、选择了辛劳、选择了奉献。王文珍在海军总医院成立急诊科时被选调到这里工作,一干就是22年。在这个被常人认为干上一两年就想调走的地方,她培养出了6位护士长。

“她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ICU护士长张萍说,王文珍当了16年急诊科护士长,在工作岗位上过了16个春节,“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就是那样默默地抓住了你的心。”

2005年的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因摔伤来到海军总医院急诊求医,他是外地人且身无分文。王文珍向医院申请为老人免费救治,自己掏钱为老人买来了一日三餐、换洗衣服,出院时还为老人买好了返程车票。

“病人把生命交给你,你就得对他们负责,待病人如同自己的亲人。”多年来,王文珍总是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角色。对年长的病人,她主动尽一份晚辈的孝心;对同龄病人,她送去姐妹般的关心;对未成年的小患者,她献上一份母亲般的爱心。

急难险重冲在前

“生命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离不开精心呵护。”王文珍常说。无论是2003年的抗击非典,还是2008年的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她都冲在最危险的一线,用真情呵护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2003年3月11日,海军总医院急诊接诊了一例非典病人。

“只要病人来了,我先上!”急诊科是医院防治非典的主战场,也是医院惟一全员全程参与抗击非典的科室。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受到威胁,加之有着丰富的抢救经验,王文珍3次放弃轮换。她说,“除非我病倒,否则我决不离开。”王文珍在非典病房坚守了122个日日夜夜,是医院最早进入隔离病房和在隔离病房里工作时间最长的医护人员。她领导的护理组因防护措施得力,无一例感染。

一位患者康复出院时对王文珍说,“护士长,我听得出你的声音,可是我却认不出你,如果我们在大街上相遇,请你一定要喊我一声。”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王文珍主动请缨参加医疗队。13日到达重灾区绵阳后,她立即投入救治伤病员的战斗。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她和战友在电梯停运的情况下,将19名危重病人抬到6层手术室抢救。第二天傍晚,46岁的王文珍背负沉重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又赶到了北川县城。她一次次在废墟上、危楼中穿行,大声呼喊,寻找幸存者。

据时任医疗队队长、海军总医院院长钱阳明介绍,在60多个小时的生死大救援中,王文珍和队友没洗一次脸、没刷一次牙,饿了吃口饼干,渴了喝点矿泉水,共救治伤病员109名,解救出废墟下被困人员10名。

舍小家为大家

“她把全部精力、真诚大爱献给了她钟爱的护理事业,却给家庭和亲人留下太多的愧疚。”海军总医院政委杨明建说。

“我小时候的衣服几乎都是黑色的,妈妈说黑色的不容易脏,即使脏了也不容易看出来,因为妈妈实在太忙了,基本没时间照顾我。”女儿10岁前,经常被上夜班的王文珍锁在家里;女儿中考时,王文珍又在非典病房工作4个多月无暇顾及。王文珍爱人赵刚毅原在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工作,工资待遇都很好,爱人劝她转业,王文珍却动员爱人随了军。为了照顾她和女儿,赵刚毅随军后只好当起了“全职丈夫”。

2009年在获得第42届国际南丁格尔奖时王文珍说,“海军总医院有许许多多的前辈们,埋头苦干、忘我工作;有许许多多的医务人员,舍小家、为大家,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医疗卫生事业;有许许多多的管理和保障人员,在为临床一线默默奉献、不计名利。”在王文珍的眼里,医院里有很多像她这样的人,她只是这个集体的一分子,一个普通的军中白衣战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