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1年4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群众是军人的本能”
——记济空某飞行学院一团飞行员庄文波、蒋卫军
李广君 王宇 方文州

这是一次普通的飞机接装转场,但在应对突然发生的发动机空中停车重大险情中,却显现了济南空军飞行员生死关头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

3月27日,4架新出厂的某型飞机经第三站转场飞行,将被接到济空某飞行学院一团本场。

上午9时整,副团长庄文波和领航股长蒋卫军分别跨进一架飞机前后舱,共同驾机从安徽某机场起飞。他俩是同年出生的战友,也都是一级飞行员,技术娴熟,配合默契。

9时31分,距本场仅剩30公里。突然,后舱飞行员蒋卫军发现,发动机转速表显示异常。他迅速与前舱庄文波核对数据。庄文波扫了一眼前舱转速表,指针也在怪异摆动!不好,发动机出故障了!庄文波立即向塔台指挥员报告“转速表摆动”,并做好特情处置准备。指挥员提醒:“调整保持能维持状态的转速。”

“飞机抖动剧烈,状态难以保持。”1分钟后,庄文波再次报告。此时,发动机发出刺耳声音,转速表摆动量加大,两人判断:发动机已出现间歇停车。

发动机空中停车,是困扰飞行安全的一大技术难题,处置不当,必然机毁人亡。他俩驾驶的是单发飞机,一旦空中停车,飞机将失去动力。

时间在一秒一秒飞逝。2人密切配合,试图恢复发动机工作,但没有成功。庄文波报告:“我到不了本场了,距离本场28公里,准备野外迫降。”9时35分,发动机完全停车,飞机高度骤然下降。此时,机身下找不到合适的迫降场,两名飞行员命悬一线。本场指挥员朱贵涛发出命令:“如果迫降条件不具备,可以跳伞。”面对发动机空中停车的特大险情,跳伞是飞行条例规定的正确选择。

生死关头到了!而此时,选择野外迫降,全力保护战鹰,保护国家财产,却是庄文波和蒋卫军脑海中的惟一念头。他们坚定地向指挥员报告:“选择场外迫降!”

二人艰难地搜索着迫降场地。右前方是崎岖的丘陵,庄文波向左前方调整机头,但一些农民正在田里耕作,且不远处就是一个村庄。决不能给群众带来危险,庄文波再次调转机头。

飞机高度急速降低,庄文波集中精力寻找迫降场地,蒋卫军聚精会神观察飞机状态。9时37分,庄文波突然发现一块平坦田地,适于迫降。他立即调整航向,准备着陆接地。

就在飞机快要落地的瞬间,一个村民被从天而降的飞机惊得从机头右侧的地方猛地站起。千钧一发之际,庄文波大吼一声:“有人!”紧急向左压杆,同时拉开防火开关。机翼几乎擦着村民的头皮掠过,尽管偏离最佳着陆位置,左机翼与电线杆剐蹭,但飞机终于迫降成功。

事后,飞行专家查看现场后称赞说,庄文波和蒋卫军所选择的这块田地,是周围500米范围内惟一可能安全迫降的场地。在极短时间内选准迫降场地,对飞行员的飞行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是一个极大考验。

战友们说,危急关头,选择迫降;躲避村民,强改落点,两次做出生死抉择,是因为他们的坚定信念。精湛过硬的飞行技术,艺高人胆大,则是他们成功处置特大险情的重要保证。

而庄文波和蒋卫军说,“保护群众是军人的本能”,“如果这位村民因飞机迫降伤亡,我们一生都会内疚。”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