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1年4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科技创新要保障效益
——南京军区某部“勤俭创业修理连”科学发展纪事
本报记者 李争平 通讯员 丁广阳 王余根
针对一线部队频繁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实际,修理连官兵走出车间、奔赴各岛,实现“动中修、海上修、跨岛修”伴随式保障。图为官兵为基层部队维修大型装备。叶丽君摄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我们要动动手、动动脑,多发明、多创造,增产节约做得好。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幸福生活双手来创造。”这首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歌曲,曾传唱大江南北,影响教育了几代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其实是东海前哨守备部队中一个连队的连歌。这个连队,就是1966年被国防部授予荣誉称号的南京军区某部“勤俭创业修理连”。45年过去了,在部队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的新形势下,修理连弘扬勤俭创业的优良传统,续写传奇、再创佳绩。近5年来,先后10多次出色完成总部和军区的作战试验、训练演习等重大保障任务,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年年被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连”、“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一)

连队组建之初的1959年,正值国家经济困难、东海前线战备任务艰巨时期。连队官兵依靠两台旧车床、几把铁榔头勤俭创业,一次次出色完成国防工程施工设备维修保障任务。

走进连队荣誉室和革新成果室,你会发现,连队勤俭创业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技术革新史。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36项革新成果在全军装备技术革新交流会上展出,其中8项获国防部技术革新奖。这些年,科技创新更使连队维修保障能力实现跨越提升。

科技创新靠人才。近年来,通过4所军地院校“育才班”培训,修理连人人都是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年近50岁的雷达工程师修德存,就是连队培养出来的专家。去年,某新型雷达装备海岛部队后,因为没有数据记录装置,给炮兵实弹射击效能评估带来困难。修德存刻苦攻关,研制出一套自动记录系统,与雷达扫描仪相连,不仅保存了雷达扫描的各项参数,可供多种抽调需要,还能记录检验雷达维修情况。这项研究成果受到上级和雷达装备研制部门好评。

修德存刚到连队时,勉强是高中文化。如今,他已经是雷达、光电、机械等装备维修的专家,成为全军作战部队专业技术人才,是全军海防雷达装备评审鉴定委员会惟一来自基层连队的委员。2006年,他研究的某型便携式雷达,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并配发到东海前线各海防哨所。

创新无大小,管用就是宝,这是连队官兵的座右铭。连队成立6个技术革新小组,围绕实战、实用、实效,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制作“五小”活动,人人都参与,个个有项目。东海海岛高温高湿高盐碱环境,影响某型激光测距机电池寿命。光学雷达班经过上百次试验,将民用锂电池改装到测距机上,并加装电量显示器,使用时间比原来延长2个多小时,成本低、体积小、抗腐蚀性强、耐用实用,受到部队欢迎。最近5年间,官兵们先后革新发明了涉及作战、训练、维修、管理等40多项成果,其中9项通过军区鉴定和推广,4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官兵自豪地说,“小兵也能搞发明、革新就有大作为”。

(二)

上世纪60年代初,修理连“黄泥洗棉纱,磁石吸铁砂”的节约精神闻名全军。今天,“好材精用、小材大用、废材利用、缺材代用”成为连队新时期勤俭创业传统的延伸。

连队装备数控车床后,有人说,4台老掉牙的普通车床可以下岗了。连队党支部及时组织官兵认真学习军委总部“最大限度挖掘老装备潜力”的要求,分析研究连队装备现状,坚定官兵立足现有装备完成任务的信念。他们用普通车床制做毛坯,用数控车床精细加工,让新老装备都发挥出最大效能。

“不论是一寸钢、一滴水、一度电、一滴油、一分钱,都要用得巧。”就像那首歌里唱的,几十年来,连队经费该省的尽量省、该花的省着花、该卡的坚决卡。指导员赵君慧对记者说,连队是靠勤俭节约起家的,时代再发展也经不起折腾,家底再厚实也经不起浪费,经费再增加也必须用到刀刃上。连队汽修班发现,有台车的气缸盖破损,他们没有申领更换,而是动手焊补,一次就节省维修费2000多元。

赵君慧说,近年来,连队坚决压减10多笔可花可不花的钱,投入10多万元用于补助战备训练、技术革新、人才培养及设施维护。全连共回收各类金属废料近3吨、各类废油1500多升,废旧器材再利用率达到65%,改装制成各类战备、训练器材110件,节约经费10多万元。

从一分一厘中抠出保障效能的同时,连队坚持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方法,倍增保障效益。舟山群岛,著名的“千岛要塞”。一支小小的修理连队,要为众多守岛部队进行装备维修保障,任务繁重可想而知。连队统筹利用现有力量和资源,对所有维修岗位按专业定岗,对各类维修设备、器材和工具,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使用;优化工艺流程,组织技术专家和骨干对火炮、雷达、车辆等主要装备540种常见故障排除的方法步骤逐一论证比对,设计出最优方案,编成手册。去年,连队接到8部激光测距机维修任务,他们采取拆拼修理法,仅用半天时间就修复了6部,既省成本又省时间,极大提高了维修保障效能。

(三)

2008年底,某新型雷达即将列装东海前哨。修理连闻讯,主动与装备生产厂家和已列装部队联系,研究有关维修保障技术资料,安排人员学习,提前掌握了维修保养技术,使该型雷达一列装就形成自我保障能力。厂家技术人员惊诧地问,一个基层连队把新装备搞得这么透、保养得这么好、形成保障力这么快,有啥绝招?

连队官兵说,这得益于连队按科学发展理念探索出的“前伸式”保障模式。近年来,他们针对海防部队武器装备多代同堂的实际,把维修保障关口前移,编制了覆盖主要装备的维修技术手册和数据库;针对野外驻训频繁、任务多样,连队走出车间、奔赴各岛,实现“动中修、海上修、跨岛修”伴随式保障。

5年来,连队共派出420余人次深入保障点位巡检巡修,出色完成184批次大小应急抢修任务,在上级组织的装备点验和随机拉动中次次达标,战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也始终走在东南沿海部队前列。

海岛气候恶劣、交通不便、部队分散。2009年初,连队在上级科研部门支持下,利用光纤通信、网络视频、计算机模拟等技术,研制开发了“装备维修远程技术支援系统”,专门设立技术支援室,成立5个专业组,随时对部队装备实施异地同步技术会诊,同时开展网上修理骨干培训。去年一天凌晨,某前沿岛哨所新列装的一部某型侦察警戒雷达出现故障,派人上岛维修至少需要半天时间,连队迅速启动支援系统,进行隔海抢修,仅用7分钟就指导哨所技术骨干排除了故障。系统开通2年多来,连队先后为一线部队提供技术咨询110多次、指导排除故障130多个。

前不久,上级专家组到连队检查时赞叹:新装备保障难度这么大,这个基层连队无愧于装备保障的“尖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