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1年4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襄阳军地携手改革创新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本报记者 魏劲松 通讯员 杨 戈 陈银德
中国航宇救生装备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飞机座椅生产基地。 陈银德摄

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襄阳市,最近被授予“国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按照近3年同比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襄阳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襄阳市下发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意见》,在明确军地双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的基础上,提出以服务潜力大、辐射面宽的军工产业、物流产业项目为重点,努力加大社会化保障改革力度,并带动全方位发展。

襄阳市委书记、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李新华表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良性互动。

襄阳市在持续加大对军工企业投入力度的同时,专门成立了加快驻襄阳军工企业发展协调服务领导小组,使每家军工单位都有1名市领导驻点包扶,特别是在土地征用、财政税收、工程建设、企业融资等方面提供超常规的便捷服务。航宇集团是一家老牌军工企业,在产业融资、土地征用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市领导主动上门和集团领导一起研究对策,优先为产业园规划了土地,并投入5亿元用于基础建设。如今,航宇集团不仅成为产业龙头,每年超额完成国防建设指标任务,生产的救生设备、飞机和高铁座椅等民用产品也很受市场欢迎。像航宇集团一样,襄阳已有18家军工企业成功实现了搬迁和产业转移。全市军工业实现利税从2007年的1.9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亿元,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递增;实现就业5万余人。军工企业发展壮大,为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一批军工配套产品企业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航空产业园、航天科技园等6大军工产业园相继完成基础建设验收。

让生产力为战斗力建设服务,是襄阳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一大亮点。襄阳市出台了建立国防经济动员基地实施意见,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选择汽车、食品、化工、航空经济开发区,组建了4个经济动员基地和2个军用物流基地,并制定了动员能力转化预案,重点培育了东风汽车、骆驼蓄电池、新日电力、航宇救生设备、江山机械等一大批国防素质好、供给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管理制度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

襄阳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姚义勇告诉记者,军民融合产业群的崛起,为国防动员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他们根据国防动员任务、布局特点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依托食品、卫生、能源等行业,组建了20个物资动员储备基地,确保快速配送补给;依托强大物流产业,组建一批民兵运输分队,对部队需要的物资一站式全程代购托运;依托维修保障产业,采取伴随保障、网络保障、定点保障等方式,已能确保过境部队车辆装备中修不过夜、小修不下路。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