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垃圾从出户、收集、装运、压缩、最后填埋利用,整个过程中不落地,从根本上杜绝垃圾裸露放置——“垃圾不落地”作业模式,让沈阳市部分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垃圾不落地 城区面貌新
本报记者 张允强 通讯员 王云峰
在沈阳市的试点小区里看不到一个垃圾箱。 徐丹伟摄

编者按

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而如今,垃圾被认为是具有开发潜力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垃圾处理行业起步晚,但通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初具规模,垃圾处理市场容量有了显著增加,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进入环卫行业的企业数量也在迅猛增加。现在我国的垃圾处理市场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并逐步向成熟期迈进。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垃圾处理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快速发展的同时,是垃圾处理投资的持续增长。“十五”期间,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为198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国垃圾处理领域投资力度不减,垃圾填埋、焚烧发电项目在全国纷纷建成。垃圾处理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带动了垃圾处理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国内上市公司、外资、民营企业等多方投资主体开始活跃于垃圾处理领域。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超过170座。

在中国每年1亿多吨的年产城市生活垃圾中,其中填埋占70%,焚烧和堆肥等占10%,剩余20%难以回收。在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加工过程中,不但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同时降低了垃圾排放,顺应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大势。近年来,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政策支持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2015年中国垃圾处理率将上升至80%,垃圾处理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垃圾放在楼道里,有人上门清理,垃圾直接进了垃圾站,沈阳市部分小区去年起实行了“垃圾不落地”作业模式。

今年,沈阳市将逐步把上门收垃圾向全市推广,首先将在城市内70条主要街路进行试点,待时机成熟后拓展至重点小区,最终实现“垃圾不落地”的目标。

如今,新模式实行一年了,小区环境变得怎么样了?究竟给居民带来了哪些好处?近日记者走访了几个社区,居民普遍都很欢迎“垃圾不落地”模式。

针对非物业管理小区

所谓“垃圾不落地”就是针对全区非物业管理小区,通过环卫工人进楼收集,保证居民生活垃圾从出户、收集、装运、最后填埋,整个过程中不落地,从根本上杜绝垃圾裸露、捡拾人员翻扒,使老旧小区环境得到改变。

在沈阳市大东区,区城管局局长于威对记者说,大东区是老工业城区,有许多弃管小区,出现很多随意丢弃垃圾现象。过去,一到春秋季节刮风时,白色垃圾满天飞,刚刚清扫完毕的马路又需要重新打扫。经过反复调研发现,弃管小区内的垃圾清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去年开始,大东区积极响应沈阳市政府的号召,实施“垃圾不落地”模式,采取若干细致而严格的措施。按每300户配备1名垃圾收集员、每9000平方米配备1名庭院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人员,承担非物业小区的庭院保洁及垃圾收集、倒运工作。同时,区里成立了由爱卫、环卫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督查组,对非物业小区庭院保洁、楼道清扫、垃圾清运等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并制定“千分考核”制度,确保工作质量。

与此同时,在每个小区派驻一名班长,每天检查扫保人员和垃圾收集员的上岗作业情况,确保小区庭院、楼道清扫及时、保洁到位、垃圾收集清运彻底。

垃圾出楼直进压缩箱

通过开展“垃圾不落地”作业模式,沈阳市部分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记者看到,在大东区和睦亭小区内外,几乎看不到一个垃圾箱。以往脏兮兮的垃圾箱都哪去了?居民韩玉告诉记者说,这是当地实行的“垃圾不落地”措施带来的巨大变化。每天一大早,韩玉晨练前,顺手将一袋厨余垃圾放到楼道口。几分钟后,环卫工人进入楼道收集垃圾袋,一一放进环卫车内。当装满后,垃圾被运到一座中转站——这是一个“移动式垃圾压缩箱”,它由一个压缩式垃圾箱和一个带钩臂的挂车组成。翻斗将垃圾倒入压缩箱内,当压缩箱装满后,钩臂将箱体钩起挂到车上,然后运到郊外的垃圾处理场。

“‘垃圾不落地’模式的确让小区环境变得更美了。”韩玉说,小区内和附近道路两旁,以往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个垃圾桶,一到夏天总会有难闻的味道散发出来,现在垃圾从楼道直接就到了中转站,大垃圾桶自然就用不上了。而为了方便无法及时清理垃圾的居民,小区附近还建设了一些密闭式地埋垃圾箱或一次性大垃圾袋,小区附近的大型垃圾房也不见了。

据了解,沈阳市从去年初开始在12个非物业管理小区试点“垃圾不落地”,并陆续取消了全市街路和非物业小区的垃圾点、垃圾箱和垃圾房。

垃圾存储的时间要缩短,就要保证及时清运。为此,沈阳市环卫部门又采取了“进楼收集垃圾”和“封闭存储”两种办法。在新模式下,每位环卫工人将负责350户到500户居民的生活垃圾并清扫园区,随时巡查清理,做到全市所有小区垃圾清理全覆盖。据悉,去年沈阳市公开招聘了数千名环卫工人,按照该比例计算,沈阳市垃圾车数量也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倍。

智能垃圾压缩箱的秘密

为了实行“垃圾不落地”作业模式,沈阳市启用了全新的垃圾压缩箱。它由一个压缩式垃圾箱和一个带钩臂的挂车组成。不过,怎么看压缩式垃圾箱都没有垃圾箱的样子。

它外观呈白、蓝两色,全部是密封的。当有垃圾清运车把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收集运到这里后,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压缩车箱体打开,垃圾压缩后的残液通过管道直接排入下水管道。当压缩箱装满后,钩臂会将箱体钩起挂到车上,运到垃圾处理场。

铁西区环卫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新型的智能移动式垃圾压缩设备外形美观不说,其在作业、停放及运输过程中处于全密封状态,没有烟尘和恶臭气体溢出,也没有污水滴漏,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另外,作业车辆动力为电机,噪音较小。

即使是坐在办公室里,工作人员也能通过电子系统随时了解压缩车的容量。更重要的是,新型垃圾压缩箱的“胃口”特别大,它可以装下15吨垃圾,比普通垃圾车多装10吨。

铁西区在保工街宏伟金都、小北二路76巷、虹桥路颂工等地设置24个这样的移动垃圾压缩箱。铁西区要求新建1000至1500户的开发地块,都要配套建设不小于100平方米的环卫设施垃圾房。考虑到人口增长等因素,未来铁西区预计使用52个这样的垃圾压缩箱,可以保证全区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不落地”收集。

垃圾填埋利用成新能源

垃圾被压缩后,就可到达最终目的地——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场就开始发挥“余热”。铁西区的生活垃圾被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大辛垃圾填埋场,它是沈阳市内两大主要垃圾填埋场之一。目前,2个填埋场都实现了废物利用,即用剩菜剩饭、烂菜叶等生活垃圾填埋后产生的沼气发电。

据介绍,被填埋后的生活垃圾会发生厌氧反应,并产生沼气。如果不加以利用,大量释放到空气中,既浪费了能源,也会对周边的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破坏。将垃圾化腐朽为电力,不但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杜绝燃爆事故,还可将污染物转化为“绿色能源”。同时,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大辛垃圾填埋场每天可处理2000吨生活垃圾,每年总发电量可达7200万千瓦时,大概可供2.5万城市居民1年用电,年节约标煤1.5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12万吨二氧化碳。沈阳老虎冲垃圾填埋沼气发电项目目前每天能发电2.5万千瓦时,源源不断地供给国家电网,每年处理的沼气总量,相当于4400公顷森林一年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

采访感言

新模式的启示

城市垃圾处理得好坏,是衡量一座城市“宜居”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沈阳市推行的“垃圾不落地”举措——一袋垃圾从居民家中收集转站,再到填埋场,基本上可经历一个“不落地”的过程,对减少垃圾二次污染、美化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沈阳市从去年初就开始在12个非物业小区试点“垃圾不落地”,并陆续取消了全市街路和非物业小区的垃圾点、垃圾箱和垃圾房。在沈阳试点小区内外,几乎看不到一个垃圾箱。以往脏兮兮的生活垃圾袋不见了。这就是实行的“垃圾不落地”措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要想做成事,就得有付出。据测算,在新模式下,沈阳每位环卫工人将负责350户到500户居民的生活垃圾并清扫园区,随时巡查清理,去年沈阳市公开招聘了数千名环卫工人,垃圾车数量也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倍。

此次实施“垃圾不落地”工作,沈阳市把社区的保洁任务转交给了政府相关部门,预计沈阳为此每年多支出1亿元。而实施了社区保洁政府部门买单措施后,那些无物业管理的小区环境卫生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