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到韶山绿映红
本报记者 隋明梅 刘 麟 鲍晓倩
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前,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毛泽东同志故居前的南岸塘四周小路上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而山路上驶向这小山村的车队更是一眼望不到头。

“我会永远记住今天这个日子,我来到了毛主席的家乡。”来自山西的程新和家人在走遍了韶山所有景点后,和大多数游客一样,还买了很多带有韶山标志的旅游纪念品。

韶山的山是翠绿的,韶山的路标、音乐、纪念品包括店铺名号,无不映着红色。

1893年,毛泽东诞生在韶山冲的一栋土砖屋里,并在这个群山环抱、塘水清清的山沟沟里度过了他16年的农家生活。新中国成立前,包括毛泽东一家6位亲人,韶山冲共有200多位烈士为中国革命献出了生命。

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红色旅游让韶山百姓富裕起来了。

4月10日是星期日,在韶山村的一家旅游纪念品商店,店主蒋华初环顾着装修一新的3层小楼告诉记者,依靠旅游服务收入他不仅盖成这漂亮的小楼,去年还买了辆10多万元的小汽车。他说自己生在韶山,很自豪也很珍惜:“我的店去年被评为村里的共产党员示范店,我们是韶山村人,就要诚信经营,不愧一名共产党员,更要为毛主席争光。”

像蒋华初这样经营商店、饭店、旅社的农户,在韶山村有100多户。随便走进哪家,都能从村民们的言谈话语中感受到同蒋华初一样的幸福感。“我们都现代化了,路通了,改水、改厕,400户人家,家家住楼房。这几年村里买电脑的特别多,每4户人家就有一部汽车。村里1400多人,几乎没有人出去打工,倒是有越来越多的外乡人来村里打工。”在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看来,韶山村的生活不仅不比城里差,有些方面甚至还比城里好。

富裕起来的、又感觉幸福的不仅仅是韶山村村民,整个韶山市,都因为接待逐年增加的中外游客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红色资源福泽整个韶山市。过去5年,韶山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2010年达到9568元,名列湖南省第一名。

2010年,仅有10万人口的韶山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韶山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35%。

红色旅游富民,红色旅游也可立市。210平方公里的韶山是个旅游资源富矿,巨大的政治文化意义和经济潜力还需要进一步发掘。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把韶山与井冈山、延安一起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2008年12月,韶山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毛泽东广场竣工并对外开放,毛泽东遗物馆也建成开馆。至此,韶山“一号工程”主体项目全面竣工。有了韶山高速公路,从伟人故里到湖南省会长沙只需45分钟,到达长沙黄花机场也不过1个小时。

今年春节期间,7天内韶山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8.82万人次,每天涌入韶山的车辆达2万台次,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私家车。在气势恢宏的毛泽东广场,花篮摆了一排又一排,瞻仰毛泽东铜像和故居的游客摩肩接踵。

作为革命圣地的韶山是红色的,这红色不仅是看得见的旅游资源,更是看不见的文化精神财富。近几年,韶山市瞄准文化,以其作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潜力,创作传播红色题材经典作品,在此基础上打造韶山特有的文化产业。

2008年12月25日,由湖南省话剧团精心打造的话剧《韶山升起红太阳》,在毛泽东遗物馆进行了首场公演,突出表现了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情、亲友情,展现出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一面。《韶山升起红太阳》是湖南省首部在红色旅游景点固定演出的节目,至今已在韶山演出了近100场,并在省外演出40余场,引起热烈反响。今年5月中旬,投资上亿元的《日出韶山》大型实景舞台剧将在韶山正式公演。

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吸引更多的游人到韶山来,从而提升旅游综合效益。韶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瑞林介绍说,“十二五”时期,韶山市还将兴建4座四星级以上的宾馆,投入建设红色文化体验、红色文化演艺、红色文化拍摄、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展览、绿色休闲运动6大类项目,以此全面构建和延伸韶山旅游产业链条。到“十二五”时期末,可实现年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以上。

“把韶山建成环境优美、产业发达、人民幸福、充满活力、国际品质的红色经典旅游城市。”韶山市“十二五”规划这样写道。

亦城亦乡现代韶山

“韶山市是湖南省第一个实现新农村电气化的县(市)。”国家电网湖南湘潭电业局党委副书记刘新平告诉记者。这意味着什么?韶北村村民庞立民指着他家的电表、电器等给记者解释电气化对韶山的重要性:“过去这电表是单相的,现在是三相的,安全了。”过去家里“不能开空调,开就跳闸,灯泡里的丝丝是红的,不亮,影响生意。”2007年电气化改造后,他的饭店规模得以扩大,十几张桌子用电火锅,8台电视、11台空调、6个冰箱,加上电饭锅等小家电,“同时用,也不会跳闸”。因为电压稳定、用电有保障,庞立民还扩大了自己办的食品企业的规模。眼下,因为“电有得用,又好用”,他正筹建自己的旅店,过得很顺心。

让韶山百姓顺心的还有水与路。

1991年,韶山建市的第二年,记者第一次到韶山,与那时比,今天的韶山是真正的旧貌换新颜。

近5年来,韶山道路建设投入超过10亿元,新增7个大项目、40多个小项目,修建完成327公里通村公路。在韶山210平方公里土地上,公路密度达到2000米/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前列。

湖南省在过去5年间重点支持韶河景观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在20多个偏远的缺水村打深井30多口,让农民喝上洁净放心的地下水;靠城近的村,则纳入城市供水网,共安装自来水管280多万米,2.3万人用上了洁净水。与此同时,韶山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韶山市污水处理率达85%,城市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十二五”时期,水利部门还将以5.5亿元支持韶山水利建设。

更让韶山百姓顺心的是住房等民生事业的改善与城乡环境改善。

韶山不仅新农合、新农保与城镇医疗养老等各项工作走在前列,而且在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与分配管理上,韶山市委、市政府也力争让百姓顺心满意。在一个名叫华悦家园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社区,记者随机敲开了几家住户的门,住户们都对房屋质量与分配方式表示满意。因为这房子地面和厨房卫生间都装修好了,用时兴的话说属于“拎包入住”式住房。房屋分配时,房管部门不是图省事、搞抽签摇号等,而是充分调查对比各家实际情况,对有老人、行动不便的家庭,给予楼层、朝向等方面的照顾。58岁的刘冬秀和她81岁的婆婆住进了新房,还各住一间,她告诉记者,丈夫是商业系统的下岗职工,而她和婆婆是外区县农村户口,但政府在调查了她家的情况后,认为她们家有租住资格,于是她就带着行动不便的婆婆进了城,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分配的房子是一楼。

“必须把民生改善作为第一目标。”被写进韶山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目标”,正成为韶山市各级干部的行动准则。向着这一目标,韶山市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翻了一番,而韶山市也跻身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平安先进市。

走在韶山,人们常常分不清哪里是韶山村、哪里又是韶山城。因为今日之韶山,城市越来越有青山碧水的乡村之美,而绿水青山的乡村则越来越多地接受和接近城市的生活方式与质量。

乡亦城,城亦乡,这就是现代韶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