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本报记者 李予阳 实习生 张慧萍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

“十二五”时期,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中,在空间布局方面,“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这为不同区域的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把对外开放和实现不同区域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互动发展结合起来。

专家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经过先试验后推广,逐步形成了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的分步骤、多层次、逐步开放的格局。随着经济发展,加快推进贸易格局的梯度转移,创造条件让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向中高端制造业和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发展,促使中西部地区积极主动承接来自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既有利于东部地区实现转型升级,又可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和东西对接及新兴制造业生产基地的调整和布局。

在产业开放方面,“十二五”时期,将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专家指出,充分借鉴制造业开放经验,科学评估开放风险,稳步推进金融、医疗、教育、旅游、养老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国内竞争,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加民生服务业供给。

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便利化程度,创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较强的产业配套和加工制造能力,形成了外贸发展的传统竞争优势。“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这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要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这就需要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环节拓展,延长国内增值链条,鼓励出口企业向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品牌、营销环节延伸。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还要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下一步,要大力提升进口综合效应。一方面,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另一方面,发挥我国巨大市场规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进口来源地多元化。要逐步提高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比重,促进进口中的投资品、消费品和中间品的比例结构趋于合理,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他重点产业的进口需求。

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加快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推动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同步发展对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十分重要。下一步,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服务出口,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把服务贸易作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平台,以货物贸易发展带动服务贸易,以服务贸易发展带动货物贸易提升,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良性互动;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促进服务外包持续发展;在稳定和拓展旅游、运输、劳务等传统服务出口同时,努力扩大文化、中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

“十二五”时期,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联系,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优化对外援助结构,创新对外援助方式,在互利互惠的多双边的经贸关系中,在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中,以及在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国际经济的公平公正共赢的新秩序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