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一直把质量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2010年7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质量强省活动的意见》,标志着全省质量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广东省提出质量强省战略具有较好的基础。自2005年省政府组织开展质量兴省活动以来,全省取得了显著成效。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从2005年的77.1%上升到2010年的87.9%,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99个,居全国第一;企业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311项、国家标准2157项、行业标准1707项,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TC/SC/WG)数量从2005年的22个增至2010年的125个,主要工业品平均采标率超过80%,居全国第一;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明显加快;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全省食品、特种设备、重点消费品“十一五”期间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质量安全领域实现“零事故”。
开展质量强省活动,是质量兴省活动的深化和提升。一是层次更高。质量强省活动成立了以黄华华省长为组长和佟星、林木声、刘昆三位副省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工作成效纳入《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黄华华省长明确指出,质量工作是经济工作的要害,要把质量强省工作当作省长工程来抓,抓出成效。二是理念更先进。质量强省活动从以往单一强调产品质量转变为要求实现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等四大质量共同进步;从以往单纯强调提升产品竞争力转变为强调提升企业、行业和区域国际竞争力;从以往仅仅强调监管部门职责转变为强调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体责任、职能部门负监管责任等。三是目标任务措施更具体。《意见》对四大质量的目标、任务、措施均提出了量化指标。
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必须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全省“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质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提高质量水平为先导,建设幸福广东必须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基础。因此,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是广东省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新阶段的重要战略抉择。作为质量强省活动的牵头部门,广东质监部门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以赴确保质量强省活动取得实效。
第一,加快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协调、部门科学监管、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建立科学的质量指标体系和考核指标,将质量强省工作及其效果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推动地方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及相关制度,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促进形成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和工作合力。
第二,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快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产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TBT)通报、咨询及评议。推动广东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支持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
第三,加快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完善名牌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培育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企业。推进政府质量奖励制度,修订《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推动各地市建立健全政府质量奖励体系,强化政府质量奖励制度的导向作用。
第四,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探索建立质量诚信联动机制,将质量信用体系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设,完善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戒力度。
第五,加快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需求,加快建设具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质检中心,加快在专业镇、产业集群、省级产业转移园建设省级授权质检机构,发挥公共检测服务平台辐射带动作用。
第六,加快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格实施风险分析,全面建立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和风险快速处置机制,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突出食品消费品和特种设备,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和生产过程监管,发挥“12365”平台的作用,加大打假治劣力度。
(作者系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