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兴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航工业 全力发展航空发动机技术

中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大型客机近日亮相,标志着我国在航空产业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国产大飞机仍采用进口发动机,我国在航空发动机上亟待探索出一个从跟踪创新到自主研发生产的完整路径。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人类工程技术水平的最高峰,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英、法四国能够全型谱自主研发先进航空发动机,航空动力技术成为了大国强国对其盟友也要严密封锁的核心技术领域。

“中国已累计生产飞机和直升机20000多架,但相比之下,航空发动机仍是我国航空产业发展最大的短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告诉记者,研发航空发动机不仅对材料和工艺有极高的要求,而且整体集成试验环节尤为困难。反复试验积累数据的过程需要巨额、长期的资金投入,其回收周期长达几十年。企业自身没有能力去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国家采取措施。据了解,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准备将发动机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中优势资源突破核心技术。

林左鸣表示,“作为国内航空工业的领军企业,我们要切实负起自身的责任。在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我们已经启动。目前,集团已经决定拿出100亿元,专门推动发动机的研发。”

“高端人才缺乏特别明显,这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林左鸣说,由于见效时间长,很多优秀的高级技术人才在航空产业呆不住。“研发是项长期的工作,要稳定住人才,就需要高待遇的人才政策。”

对此,中航工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将采取一系列举措。林左鸣表示,中航工业将面向全球大量吸引、大胆使用市场化、国际化的人才。加大人才培训特别是跨国学习培训力度,增加对从事基础科技工作和预先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的有效激励,努力培养并大胆启用年轻有为的科技领军人才,持续推进“长、家、匠”分离和“长、家”分设,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在环境上为人才营造宽松自由的创新氛围,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形成营造科技人员放飞思想、自由创造的良好环境。

“五到十年全力以赴,我们相信一定能打个‘翻身仗’。”林左鸣表示,中航工业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大自主投入,争取各方支持,积极开展原始创新和科技攻关,推进航空发动机型谱化、系列化发展,先于飞机形成货架产品,并以此培养和锻炼出一代航空发动机研发人才,让航空发动机为航空工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文/本报记者 刘 瑾 实习生 赵 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