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4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0年10月,石羊河流入民勤县蔡旗断面水量已达到2.5亿立方米,石羊河尾闾青土湖也在干涸了50多年后,首次形成3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各项近期目标基本实现,甘肃省武威市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之路——
大漠涸泽现碧波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陈发明
2月25日,武威市民勤县干部群众3000多人在青土湖开展春季大规模义务治沙活动。 韩小军摄

左图 3月19日,民勤县泉山镇团结村村民幸中民在自家的日光温室里采摘成熟的西红柿。

本报记者 李琛奇摄

下图 干涸了50多年后,石羊河尾闾青土湖于2010年年底又现碧波。 李军元摄

2006年2月,甘肃省政府启动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应急项目,2007年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总投资达47.49亿元。其中,近期计划改建干支渠824.5公里,实施田间节水灌溉面积174.9万亩;压减农田灌溉配水面积63.34万亩;建设西营河专用输水渠工程,实施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及民勤湖区生态移民试点工程,总投资31.04亿元。

经过3年的治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如期达到了《规划》近期目标要求。作为石羊河流经的主要区域,甘肃武威市全力以赴落实《规划》,全面推行了水权水价制度改革,并且对灌区实施节水工程改造,关闭农业灌溉机井和减少农田灌溉配水面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同时,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工程,2006年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4.88万亩,固沙压沙11.5万亩,扩大封育65.8万亩,全市累计在北部沙区营建防风固沙林21.96万亩,沿风沙线建成380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治理重点风沙口240个。

截至2010年10月23日,石羊河流入民勤蔡旗断面水量已达到2.505亿立方米,提前超额完成了《规划》规定的过水量不小于2.5亿立方米的近期目标。

3月18日,随着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西营水库调水闸门缓缓提起,承载着石羊河上游人民深情厚谊的西营河水,沿着宽阔的专用输水渠道奔向下游民勤。这标志着凉州区2011年春季向民勤调水全面启动。

按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有关规定,2011年平水年份,凉州区要通过西营河专用输水渠道完成向民勤蔡旗断面调水1.1亿立方米。为了巩固和提升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果,顺利完成2011年调水任务,凉州区统筹考虑调水、抗旱、灌溉工作,于3月18日开始向下游春季调水工作,本次春季调水计划调水量为1000万立方米。

在此之前的3月5日,由景电工程向民勤县外调的黄河水经过13级泵站提升,穿越260公里的山地沙漠,长途跋涉60多个小时后,终于在3月8日凌晨到达民勤蔡旗断面,今年将有8000万立方米的黄河水经过电力提升输往民勤。与此同时,民勤2011年春灌工作也于当天全面开始。

节水是关键

如何协调水资源供需矛盾?

石羊河流域是我国内陆河中水资源矛盾极为突出的河流之一。由于消耗量远大于水资源总量,严重超过其承载能力,完全依靠超采地下水维持,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下游的民勤县成为我国四个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因此,石羊河流域的治理,首先要解决上下游用水分配和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作为石羊河流域节水的“前沿阵地”,位于上游凉州区的西营河灌区从2007年开始推行水权水价制度改革。

在凉州区五和乡侯吉村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墙上,一张“侯吉村各行业年用水定额指标”的图表清楚地显示着水量配额。“我们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水到户、分时到田、节约归己、浪费不补’的原则,由用水户协会统一分配水权。2007年之前,我们全村用水是500万立方米,2010年压缩到了400万立方米,今年的定额是320万立方米。”侯吉村党支部书记王天魁说,除了制度节水外,西营河灌区还实施工程节水和田间技术节水,通过对灌溉渠系的改造,尽量减少跑冒渗漏,并按渠系进行区域化种植布局,将大块耕地改成小畦田,提高灌溉效率。“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节水,我们省出来多少水,就有多少水能分配给下游。”

目前,凉州区已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433个,制定出台80多个规范性文件,逐级明晰水权到户,探索培育水市场,形成了四级水权分配落实机制,并新增常规节水技术面积35万亩,高效节水技术面积增加到了31万亩。全区用水总量由“十五”末的12.53亿立方米控制到2010年的10.44亿立方米。

记者了解到,5年来,凉州区改建干支渠388公里,配套田间节水面积107万亩;累计关闭机井270眼,压减农田面积20.25万亩;改造完善各级渠道量水堰3283座,5年间削减地下水开采量1.05亿立方米。向下游民勤蔡旗断面调水量从治理前的0.1亿立方米增加到了目前的1.9亿立方米,累计调水3.22亿立方米。

“上中游来水量的增加,使民勤盆地有了生态用水。”民勤县水务局局长阎志忠说,“从2010年9月份开始,我们连续50天向青土湖注入生态用水1290万立方米。经沿途蒸发及渗漏补给地下水后,入湖水量860万立方米,在青土湖形成约3平方公里的水面,多年不见的水鸟出现在青土湖了。”

治沙是重点

如何遏制两沙漠合围之势?

早春的民勤,从龙王庙到青土湖数百公里的风沙线上,梭梭、毛条、红柳等大片的人工林迎风屹立,抗击风沙,守卫着民勤绿洲。

民勤县位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之间,荒漠和荒漠化土地达2254万多亩,占民勤总面积的94.5%,由于生态恶化,两大沙漠已经在民勤“握手”。青土湖曾是民勤境内最大的湖泊,在西汉时期,青土湖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明清时期萎缩严重,最大水域面积为400平方公里。到了1959年,因绿洲内地表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青土湖彻底干涸。

近年来,民勤县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由近及远,由易及难,推进荒漠化治理进程,构筑绿洲生态屏障区。特别是2007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以来,民勤县依托项目支持,不断优化防沙治沙布局,创新防沙治沙模式,加大防沙治沙力度,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沙产业相结合的节水增收模式,走转型民勤之路,用艰辛劳动在沙漠里树起了“绿色丰碑”。2007年以来,民勤完成工程压沙10.25万亩,造林22.356万亩,使全县人工造林面积累计达到201.82万亩,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以有效遏制,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性改善。

“民勤防沙治沙是一项浩大的长期性工程,民勤人民从插风墙、粘土固沙到埋压麦草方格栽植梭梭,从零星治理到实施大规模的工程治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成功地探索了多种形式的治沙模式。”民勤县林业局副局长路林平说。“在巴丹吉林沙漠治理中,由于逐渐探索出了20余种治沙技术,这里已经成为中国治沙技术的博览园。这些治理措施阻止了两大沙漠的南侵,使两大沙漠在民勤县基本上得到了固定。”

“正新模式”是民勤县以东湖镇正新村为试点探索建立的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试验模式。“这种模式让人、水、沙、地等各类生产要素最大限度进入生态治理领域,农民逐步变身为防沙治沙的主力。”正新村党支部书记雷立业说,从2007年试验开始,正新村已有764人由农民变为治沙工人参加治沙。政府发放生态专项补助,每年人均划给3亩沙地治理,造林成活率达到80%以上给予治沙补助。3年多来,正新村已完成治沙造林5600多亩,种地农民成为治沙工人,人均收入也从不到3000元增长到了4300多元。”

发展是根本

如何让生态经济效益共赢?

“就石羊河流域治理来看,节水是关键,这也是武威市作为一个农业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最主要的是做好水资源的管理、节水措施的落实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此,武威市通过实施生态安全战略对农业内部结构进行大调整,其关键是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使生态治理由纯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复合型转变,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民勤县委书记卢小亨告诉记者,民勤县将生态经济和节水增收相结合,规模化布局发展葡萄、红枣、枸杞等特色林果业,并实施“2311计划”,力争利用5年时间,实现农民户均2座棚、3亩特色经济林,人均1亩节水大田,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

按照“面积调小、水耗调低、效益调高”的原则,近几年,民勤大力压缩小麦、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棉花、食葵、中药材、饲草、茴香等高效节水作物,推动高效节水主导产业向资源优势区、高产丰产区和技术成熟区集中,建立了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与节水增收相配套的种植业结构。初步形成了湖区棉花、茴香、瓜类,坝区食葵、辣椒、洋葱等特色产业基地。民勤县农牧局副局长王业锋介绍说:“节水型农作物与其他农作物相比,平均生育期少浇两次水,每亩每次可节水60立方米,年节约用水在4500万立方米以上。”

西渠镇板湖村最早应用地膜再利用免耕在种植棉花的旧茬上种茴香,今年采用这种模式又种了1000亩茴香。村支书高玉德说:“采用地膜再利用免耕技术种茴香比直播能少浇两次水,每亩节水100多立方米,而且不施底肥,不再覆膜,节肥30公斤,节约地膜6公斤,产量和直播基本上没区别,是一种节水增收的好模式。”据了解,这种模式在民勤县种植面积已达到12万亩。

收成乡天成村农民刘东光是一位日光温室种植能手,他在温室种甜瓜采用二次留瓜技术一年种三茬,连续3年收入达3万元。他说:“农业生产中日光温室是水效益最高的产业,种三茬瓜的收入比种10亩大田的收入还要高。”

据民勤农业技术部门测算:日光温室甜瓜生产单方水效益17.46元,是小麦的18倍,玉米的16倍,棉花的4倍。目前,民勤已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3290座、23526亩,积极转变养殖方式,建成了各类养殖小区234个,按照“小群体、大规模、高效益”的发展模式,共发展整村整社推进规模养殖户1.8万户。

2010年,民勤县节水型农作物生产面积达27.83万亩,占种植业总播面积的38%,探索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林果产品,累计发展酿酒葡萄1.945万亩,红枣7.9万亩,从而形成了节水高效和向现代农业快速迈进的新格局。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