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个岗位都干出精彩
——记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战勤处长史建甫
本报记者 苏大鹏 通讯员 姜玉坤 郭克鑫 仲崇岭

春浓时节,又一枚奖章挂到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战技勤务处处长史建甫胸前,“全军优秀参谋人才”。熟悉他的官兵们说,“从军25年,换了9次岗位,每个岗位他都干出了精彩。”

2003年1月,史建甫由某旅营长平调到旅装备部任副部长时,同事私下议论,副部长是个闲职,轻闲几年也就转业了。然而,史建甫却不让自己闲下来。上任第二天,赶上部队进行“装备保障创新应用科目”研究,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还要给军区首长演示,史建甫主动请缨,把活揽了下来。

当兵10多年来,从战士到干部,从修理工到修理连连长、营长,史建甫一直跟装备打交道,参加过大小军事演习数十次。多年来,他一直琢磨单兵完成战伤坦克拖救技术创新研究。

这次机会来了。通过反复琢磨,他发现,要实现单兵拖救战伤坦克,必须解决拖车引桥自动翻转难题。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跑沈阳、进北京请教专家,带领战士们反复改造试验。一个多月后,坦克运输车引桥自动翻转装置终于实验成功。

演示那天,当一个士兵单独完成“单兵对战伤坦克拖救”课目演示,军区、集团军首长给以热烈的掌声。坦克从装载到卸载,原本需要4个人30分钟,现在1人20分钟就完成了。

从那以后,坦克油路短接装置、履带板组合吊具、气动扭力扳手、火炮组合工具……一项项创新成果从史建甫手中诞生。

史建甫在这个被称为闲职的岗位上干了整整一年。当他调走后,大家盘点他的工作量,猛然发现,这365天里他完成9项重大任务,拿出7项革新成果,推出6项军事理论创新,完成了9个高难课目的演练,创造了装甲旅旅史上的多项奇迹。

2006年春节过后,史建甫调任某摩步旅装备部长。上任当天,他在装备库区转了几圈后,眉头锁得紧紧的。该旅弹药库不仅年久失修、安防设施落后,而且被当地逐年扩建的工业园区包围。由于资金缺口太大,弹药库迁建一直“搁浅”,成了旅党委的“心病”。史建甫和旅领导带着军用土地地籍档案和有关法律条文,今天跑土地局,明日奔城建局,找有关领导协商。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不懈努力,一年过后,军区一流的弹药库拔地而起。

转眼,两年又过去了,在史建甫调到上级机关任职前,先后完成了装备车库维修、装备人才培训中心建设、野战装备配套设施建设等16个大项任务,彻底改变了该旅装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面貌。有人私下议论,虽然旅连续两年被军区评为装备管理先进单位,可史建甫搞了那么多建设项目,走时肯定留下个“窟窿”。交账时,让人大吃一惊,新年度的经费一分没动,去年账面上还节余37万元。

初春时节,寒意袭人。某旅训练场上,所有新型指挥、通信、作战装备集结在一起。新型装甲指挥车内,集团军战勤处长史建甫正在详细询问车长有关指控系统的情况。

这些日子,史建甫将集团军大部分新装备的信息化水平、技术体制、各系统通联情况等进行了逐项摸底。为啥抠得这么细?史建甫说,一名战役机关参谋,只有了解装备的真实状况,才能拿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他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熟悉史建甫的人都这样评价他。担任集团军战勤处长近3年时间里,史建甫推出军事理论成果30多个,探索和总结装备保障经验性成果10余项,4项装备管理的经验被沈阳军区转发,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高参”、“智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