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方军事打击加剧利比亚动荡
新华社记者

3月19日,西方国家开始对利比亚政府军进行军事打击。

当晚,法国率先派战机对利比亚进行空中打击,随后美国和英国相继加入打击行列。据报道,西班牙、丹麦等其他西方国家的军事行动也将接踵而至。

分析人士认为,参战各国以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名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但其实也有自己的目的。同时,军事打击必将对利比亚和参战国家带来种种影响。

以安理会决议为名

本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同、5票弃权通过了第1973号决议,同意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该决议出台使利比亚问题国际化。

19日下午,法国在巴黎召开落实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决议的国际会议。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会后发表声明说,如果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不能履行决议立即停火,有关各方将通过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方式强行落实决议。

数小时后,法国总参谋部发言人布尔克哈德宣布,巴黎时间当天17时45分左右,法国战机对卡扎菲军队的一部车辆开火。随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宣布,他已授权美军对利比亚采取“有限军事行动”,而且“行动已经开始”。

英国首相卡梅伦19日晚在伦敦证实,英国军队已参与了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且反复强调此次行动有联合国做后盾,是“合法、必要、正确的”。

分析人士认为,在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方面,西方国家无疑利用了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

参战国家各有打算

从表面上看,西方国家打击利比亚是为了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但不少外国专家和媒体认为,参与军事行动的各国其实各有自己的利益考虑。

法国国际关系与对外交流基金会北非中东地区问题研究员米哈伊尔认为,法国一直试图表现自己的独特立场,“寻求表现出自己具有领导能力”,如果萨科齐赌赢了,“他就在2012年法国总统大选中拥有了一张很好的牌”。

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泥潭的美国起初并未积极推动对利比亚动武。那么,它为何最终加入了打击行列?《华尔街日报》近日刊文分析说,奥巴马政府担心英法抢了风头。此外,在利比亚政府军逼近反对派重要堡垒班加西、反对派陷入困境之时,阿盟表态支持在利设禁飞区,从而卸去了奥巴马的担心:对利比亚动武会被认为美国是在对伊斯兰世界发起战争。

至于英国,早在利比亚爆发骚乱之初,卡梅伦就积极倡导设禁飞区,进行军事干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因为英国对其国际地位日趋式微并不甘心,欲借此机会表现一把。

外国观察家认为,美英法虽各有自己的算盘,但它们也有共同目的:利用利比亚反政府武装举事的难得机遇,推翻对西方来说一直是如鲠在喉的卡扎菲政权;向利反对派提供支持,为其一旦上台后在该国谋取更大石油利益埋下伏笔。

军事打击必将产生后果

国际分析人士认为,西方的军事打击可能会加剧利比亚的动荡,使该国的交战双方难分胜负,形成僵局。米哈伊尔认为,军事打击不一定会导致卡扎菲下台,利比亚局势可能会变得更糟。

英国有分析人士认为,卡梅伦参与军事干预是有风险的,且不说参战将给英国带来财政压力和人员损失,一旦行动失败,卡梅伦将重蹈因参加伊拉克战争而遭民众诟病的布莱尔的覆辙。美国的福克斯新闻电视台的评论员担心,美国可能会陷入又一个战争泥潭。

另外,如果利比亚战局久拖不决,人员伤亡越来越大,那么参战国家内部对军事打击的不同声音也会越来越多,进而影响到本国政局。

(执笔记者:张碧弘 包尔文 采访记者: 辛俭强 李 腾 刘 卓 张 伟 康 逸 冉 维)

(据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