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苏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疏解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是治堵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而且其他一些大城市也陆续呈现严峻的拥堵状态。发达国家大城市解决拥堵的经验告诉我们,出路就在于加快建设轨道交通网。全国政协委员贾康认为,当前包括成都、昆明、南昌等所谓“二线城市”抓紧地铁项目规划或建设的举措,是带有前瞻性和值得肯定的。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等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势头渐旺。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适应城市群发展需要,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推进城市群内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路线,规范建设标准,有序推进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规划纲要还明确了“十二五”交通建设重点,在城市轨道交通上,“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建成天津、重庆、沈阳、长春、武汉、西安、杭州、福州、南昌、昆明等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规划建设合肥、贵阳、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未来5年的交通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早谋划了应对城市化加快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问题。代表委员纷纷表示,目前很多二线城市抓紧地铁项目规划或建设的前瞻之举值得肯定,但要注意加强规划和科学管理。贾康还建议,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中心城市已有的地铁线路规划和已作出的相关建设安排基础上,应立即组织专家制定“顶层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设计,要使之能够覆盖中心城市规模发展到“天花板”程度的客观需要;同时,加快建设已开工和应尽快开工的各条线路建设。“这是与时间赛跑,是避免大城市严重交通拥堵出现更大负面效应的治本之策。”贾康强调。

目前,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已达43个,预计到2015年,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将达到125个,而其中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将达到50个左右。这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正处于从中心区向外蔓延扩展、卫星城及新城逐步建立的发展阶段。在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平均距离逐渐加大,由此造成市郊干线道路交通拥挤,居民出行时间在一小时以上。这种现象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也经历过,那些城市通过建设发达的市郊轨道交通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对我国市郊交通发展具有可借鉴性。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表示,汽车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市区的地铁交通系统,也需要城市郊区、周边副中心轨道交通系统的支撑。他举例说,纽约、柏林、巴黎、伦敦和东京等大城市,都已发展形成完善的市郊轨道交通线网,并能很好地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真正实现郊区、卫星城及新城同中心城之间快速、便捷和大运量的交通功能。同时,国外市郊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带动了卫星城、新城及周围城镇的发展。比如,巴黎地区快速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推进了城市格局的变化,为新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持;东京都市圈内错综复杂而又繁忙的市郊铁路系统,也推动了如多摩、千叶、筑波等新城的发展,承担着每日大部分通勤乘客的交通需求。

与国外大城市相比,我国大城市普遍缺乏市郊轨道交通这个层次。事实也证明,大城市的周边新城和卫星城发展起来,仅依靠公共汽车和小汽车是很难满足交通需求的。市郊轨道交通是大城市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层次,在带动新城、卫星城以及中心城区的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必须重视市郊轨道交通的发展,未雨绸缪、提早做好规划与建设计划。曾庆洪提出,应在新城或卫星城镇尚未完全发展起来时进行土地控制,避免以后的拆迁和征地问题;市郊轨道交通车站应根据沿线客流需求布设,不能拘泥于某种标准站距设置,要充分考虑与郊区公共汽车、小汽车等交通方式的衔接,以扩大市郊轨道交通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加可达性。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北京南部的大兴区新城已经实现了与地铁线路同步规划,将新城规划与地铁建设统一起来。而像这样位于北京周边的新城区并不在少数,这些新城正在逐步分散着中心城区的职能,缓解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中的比例仅为20%,与发达国家城市70%至80%的比例相去甚远。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已达40.1%,而5年前这一比例只有29.8%,预计到201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0%。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热潮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截至目前,已有36个城市制订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其中29个城市已获得国务院的审批。2011年至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营业里程将达到6560公里,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

作为准公共产品,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大、回收期长、公益性强,项目本身经济效益不高,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有业内专家强调,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大运量、长运距的优势,但同时也具有高投资、高成本的特点,所以各大城市在建设规划中要注意轨道交通并不可能代替所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也要注意轨道交通发展要与城市发展保持一致,尤其要与客流需求成正比,要避免盲目扩大规模,造成线网过密,与实际客流需求不成正比,形成巨大浪费的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