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
赖永峰

鄱阳湖是江西的骄傲,骄傲来自她的辽阔,她的清澈。作为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江西人民的“母亲湖”,鄱阳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如果把江西的水系比作手掌,那么鄱阳湖就是掌心,江西的五大河流就如同5只手指,手指与掌心相连,其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7%,道道清水注入鄱阳湖,然后经调蓄注入长江,常年数量为1450亿立方米,占长江径流量的15.5%,超过黄河、海河与淮河入海水量的总和。

保护鄱阳湖也是江西面临的考验,长江水位的持续走低导致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及越冬候鸟数量减少,最大的淡水湖也在日益缩水,枯水期水面有时还不到50平方公里。如何守住“一湖清水”正面临考验。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赣鄱大地由此获得了加速崛起的新动力。以此为契机,4400万江西人民正万众一心投身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赣鄱大地上进行着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生动实践。

按照中央的要求,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正如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所阐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探索和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围绕这一“路线图”,江西坚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为推动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构建生态社会统筹起来抓,全力实施“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十二项重点工程;大力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着力培育壮大光伏新能源、绿色照明、航空制造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在发展模式上先行先试,加快形成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促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呈现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发展态势。

统计显示,鄱阳湖地区以占江西全省30%的面积承载了江西近50%的人口,创造了江西60%以上的经济总量,成为江西经济密度最高、承载能力最强的地区。2010年,江西全省生产总值达9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创1993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时下的赣鄱大地,“绿色江西”的内涵在不断丰富,“绿色GDP”正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追求,“绿色政绩”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绿色生产”正成为广大企业的自觉追求,“绿色消费”正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鄱阳湖,正成为江西向世界出示的“生态范本”——金山银山,在绿水青山间日渐丰盈;绿水青山,在金山银山的成长中更加清新宜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