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代表话小康
本报记者 李己平

要让有限的农业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惟有实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此,来自吉林省的3位人大代表唠家常,算收入账。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梅河口市东夏村的郝富霞是个种粮大户,东夏村土肥水美,适合种水稻,不过普通的稻米只能卖到2元1斤,前几年甚至是1斤稻子几角钱。好稻子要有好品种,郝富霞代表培育出“富霞”牌新稻种。种子好,种植方式也随着人们需求升级而变化。先是种绿色稻米,现在全是有机米。稻田养鱼,麻鸭吃虫。有机米的价格能卖到10元1斤,精加工米最高卖到20元1斤,这还是地头价格,农民能从每亩地里多挣2000元。郝富霞代表还办起了水稻加工厂,实现了加工增值。

在土地相对贫瘠的地方种植收益能有保证吗?全国人大代表周春莲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吉林西部地区属于农业的干旱区,十年十旱,种玉米广种薄收。周春莲代表提出改种该地区的传统作物蓖麻。

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价格低、产量低、效益低,农民不愿种。周春莲代表从种子做起,经过几年的努力,她成功开发出蓖麻新品种“春蓖1号”,这个品种丰产、抗病、抗旱。每垧地能打4000斤至5000斤,每斤可卖到3元5角,1垧地最低收入是1.4万元。同样的地种玉米,每垧地打玉米8000斤至10000斤,以0.83元收购价算,只能收入6000多元,而种植成本不相上下。周春莲代表同时推广在蓖麻田里间种土豆,又多出一份收成。这还不算,如果实现工业化,“春蓖1号”含油量比普通蓖麻多一成,2吨蓖麻籽出1吨油,2吨油出1吨化工原料癸二酸可卖到4.7万元,农民增收的潜力巨大。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长春皓月公司董事长丛连彪谈起牛来很有体会:“以前东北的牛是耕地牛,能产生的效益是1年产个犊,卖上个千八百元。”现在规模养殖肉牛,1户可养50头至100头。一头育肥肉牛,3个月出栏,可赚700元至800元,50头牛就收入3.5万元。如果1年养3期,就是10万元。皓月公司采取“五位一体”的扶持农民养牛方式,让农民也能发家致富奔小康。现在已带动东北和河南20万户农民养牛,实现农民增收5亿元。

丛连彪代表认为,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农民增收潜力巨大。粗略算一下,从农场到餐桌,再深加工提炼成生物制剂,一头牛的价值可达到5.6万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