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低碳经济的“少”与“多”
佘惠敏

“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达8GW,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但只有0.4GW用在国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举出的这两个数字令人深思。

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如此之“多”,多到占全世界的一半,我们是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大国。然而应用又如此之“少”,少到不及发达国家的一个零头,我们又成了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小国。对低碳技术和产品应用的不足,成为我们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亟须重视的问题。

我们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建在上海虹桥枢纽屋顶上,但因为没有上网电价补贴,使用者在经济上并不划算。褚君浩代表说:“我们迫切需要制定上网电价等促进太阳能电池应用的法规。”

不仅仅是太阳能电池组件,还有不少传统、成熟、经济的低碳技术和产品,如外遮阳设施、门窗密封技术、墙体保温技术等未能受到重视,还有很大推广空间。

在褚君浩代表看来,低碳经济发展目前面临两大问题,除了低碳产品市场应用少之外,还有一“少”,也就是拥有的核心技术“少”。“现在大部分高新低碳核心技术在国外,企业如果不加强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就只能引进再引进,费力不赚钱。”

以LED产业为例,目前,我国LED产业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主要集中在下游。国产LED芯片大多是中低端小功率的产品,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的性能还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80%以上的大功率LED依靠进口。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关键是大力发展高新低碳技术,在“质”上提高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另一个关键是要有政策鼓励和引导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广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和推进低碳城市试点,要鼓励企业共同出资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对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项目,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我国的低碳经济的产品应用和核心技术成果都将由“少”变“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