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谋划和推进“十二五”发展,必须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把基础做牢,把产业做强,把城市做大,把科教做优,把民生做实,坚持不懈推进跨越式发展,努力走在西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前列。
近年来,四川战胜“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取得了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四川如何乘势而进,科学谋划,加快发展,续写“十二五”发展的新篇章?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
刘奇葆说,“十一五”时期,四川发展历程很坎坷,但结果很辉煌,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成就。全省经济年均增速达13.7%,去年经济总量达到16898亿元。当前,四川发展面临西部大开发、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地震灾区发展振兴、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等重大机遇。谋划和推进“十二五”发展,必须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把基础做牢,把产业做强,把城市做大,把科教做优,把民生做实,坚持不懈推进跨越式发展,努力走在西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前列。
♢ 把基础做牢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然是制约四川发展的“瓶颈”。刘奇葆说,“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将抓住国家继续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展开一场以交通、水利、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突出铁路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提升西部航空枢纽的优势地位,加强内河港口建设,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坚持“治水兴蜀”,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在更大范围内创造“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富饶。加快水电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 把产业做强
经济强省必须首先是产业强省。随着交通等发展条件快速改善,全省产业强势发展的态势已初见端倪。做大做强产业是四川“十二五”时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的一项重大工作。四川省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依托园区发展产业集群,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对水电、天然气、农产品等科学开发力度。积极承接重大产业转移,引进一批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生物医药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形成一批千亿元产业。有选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为方向,力争在最具优势的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通过产业的强势发展,支撑四川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
♢ 把城市做大
城镇化是最雄厚的内需潜力所在。四川把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力争到“十二五”末接近全国城镇化水平。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几个人口规模超过百万、经济总量超过千亿的大城市,同时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把推进城镇化与发展区域经济结合起来,加快培育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四大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
♢ 把科教做优
四川是西部科教资源大省和人力资源大省,更好地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对于推动四川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增强发展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刘奇葆说,今后5年,四川省将大力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坚持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的导向,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抢占产业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科技资源整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新型企业和产学研联盟建设,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加快国家技术创新试点省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推进教育创新发展,强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基础,以科教和人才优势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和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
♢ 把民生做实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四川省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民生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十二五”时期,四川发展机遇更好,发展基础更好,发展条件更好。今后五年,将是攻坚克难的五年、击鼓奋进的五年、大踏步发展的五年。四川省有信心立足新的起点,加大发展力度,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实现发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