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胆推进金融创新 破解农村融资难题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创新担保方式、搭建农村融资新平台特别报道
本报记者 冯举高

近一年来,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紧紧围绕解决农村资金投入难、农业发展融资难、农民贷款抵押难等三大难题,以创新担保的方式和以搭建融资新平台为基础,积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行金融下乡活动,探索出了一条实用、有效的农村融资新模式,把金融服务送到农户家门口,在有效破解农村融资瓶颈方面趟出了一条新路,去年一年该区仅利用“五权”就为农民办理抵押担保贷款3亿多元,为农村发展改革注入了强大活力。

办理一个权证 让产权归属明晰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等“五权”是农民最大的资产。过去由于产权不明晰,物权归属不清,农民无法抵押担保。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宣传发动、上门服务、减免费用、示范带动等措施,积极开展农村“五权”确权办证工作,明晰农村产权的归属并发放统一规范的资产凭证。目前,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67.1万亩,办证率99%;农村集体林权确权32.52万亩,办证率100%;为1082户农户颁发了水域滩涂养殖权证,确权9.8万亩,办证率100%;为12.4万户农民颁发了集体建设用地权证,办证率98%;为11.6万户农民颁发了房屋所有权证,办证率95%。由于拥有了能作为抵押担保物的有效凭证,农民手中的资产“活”了起来。

组建两个中心

让抵押担保可行化

农民虽然拿到了相应的产权证书,但仍不能办理抵(质)押贷款。为确保农村物权证得到金融机构认可、实现抵(质)押担保,平桥区积极探索在乡镇组建信用担保中心和物权交易中心,平稳搭建金融机构和农民之间的融资桥梁。

依托区发展投资担保集团在各乡镇成立的信用担保中心,主要为农民贷款提供反担保。也就是说,需贷款的农民可持相应的物权证到信用担保中心申请担保,信用担保中心对其信用、资产等信息进行认证、评估后与农民签订担保和反担保合同,再向金融机构进行现金担保,农民即可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经过工商登记的农村物权交易中心是一个综合性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主要任务是发布农村产权供求信息、办理委托物权交易,形成一个小型的地方产权交易经纪中介,保证担保权利的正常行使。以此为基础,在各乡镇成立了规范化的金融服务中心。中心设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两大服务区,金融服务区开设农行、邮储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服务窗口;信用担保区开设各担保公司、农村“五权”交易窗口,并将乡镇土地流转中心整合到物权交易中心运行。乡镇金融服务中心是将农村融资业务窗口前移,实现金融与“三农”无缝对接,盘活农村存量资产,培育壮大农村市场,激活农用土地、人力资本、农业科技、农产品价格、金融资本等各类农业要素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站式”新型农村金融快捷服务平台,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筑牢三道防线

让农民贷款保障化

在创新抵押担保贷款模式的同时强化各项保障措施,积极推进“五权”抵押贷款。

一是风险防控保障。建立健全农村征信体系,对农户信用、资产等信息进行认证、评定、建档、入网,严把准入关和反担保关,实行承保对象台账制,做好担保前调查评估,加大监控力度。到期若无法还贷,则根据反担保合同由物权交易中心按评估值对其物权资产进行处置,耕地、林地、养殖水面等可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益用于偿还贷款。

二是建立双重户籍优惠政策保障。区政府出台政策,因无力偿还担保贷款而丧失基本生活条件的农户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居民,纳入城镇低保和失业保障,并保留其农村居民的一切优惠政策,确保其生活不出现大的困难。

三是社会救助保障。将因还贷丧失基本生活条件的农民纳入社会救助计划,免费对其子女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区、乡财政对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助;纳入城镇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范围的,优先安排就业。

满足四类需求

让金融服务多样化

采取多种措施激活农村信贷市场,更好地满足各类农村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经营大户、普通农户等的融资需求。

一是深化战略合作。平桥区政府与辖区内金融机构签订农村“五权”抵押担保借款战略合作协议,政、银双方加强沟通协作,畅通了五权抵押贷款推进渠道。

二是强化竞争共赢。制定了辖区内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存款主要用于本区发放贷款的具体奖惩措施,提出“抓服务,创产品,倾三农”的口号,简化服务方便涉农贷款,动员各金融机构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鼓励引导各类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推出针对四类主体“量身定制”的新颖、实用的金融新产品30多个,取得各方共赢的效果。

三是发展涉农融资新载体。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等措施组建村镇银行,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填补了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单一、网点覆盖率低的“短板”;成立担保集团,形成了针对农业、中小企业、职业教育、特色区域经济等多领域的担保服务体系;致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已形成每个乡镇都有一家资金互助社的良好发展格局,涌现出以甘岸海源、明港信农、五里店夕阳红为代表的一批规模大、管理好、效益佳的资金互助社。农村资金互助社及时、方便、灵活地为农民提供融资服务,解农民的燃眉之急,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畅通五个流程

让五权贷款便捷化

为理顺机制、规范运行,平桥区及时出台了《农村物权确认和抵(质)押担保暂行办法》和《农村物权交易暂行办法》的规范性文件。以“两个办法”为基础、“两大中心”为载体,畅通了担保申请、物权评估、信用担保、金融贷款、物权交易五个操作流程,保障农村“五权”抵押担保贷款服务规范化、便捷化。农民有贷款需求时可持产权证到区或乡级信用担保中心申请担保,由区物权评估中心委托相关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后签订担保、反担保合同,由信用担保中心提供现金担保获得贷款。到期无法还款的由物权交易中心按评估值变现付还担保机构。这就形成了完整的融资服务链,既便于农户贷款又可有效规避担保风险,实现了农户、金融机构、担保方的共赢,用活了五类权证,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贷资金支持。

据平桥区具体负责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的常务副区长赵安虎介绍:农村金融改革以来,平桥区信用担保体系日趋完善,担保基金规模突破2.4亿元,担保能力达到7亿至17亿元;良好的金融环境,吸引了多家投资商落户,新型金融机构势头兴旺,形成梧桐引得金凤来的喜人局面;创新农村“五权”融资,“五权”确权办证率均达到90%以上,全区通过农村“五权”直接办理抵押贷款1.3亿元,“五权”担保贷款1.8亿元,带动了一大批种、养殖业,特色产业和农产品深加产业的发展壮大,老百姓得到了实惠,金融部门业务得到发展,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创新改革的成效已经显现。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