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沿黄经济区 培育新的增长点
——访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
本报记者 许 凌

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宁夏沿黄经济区,推动沿黄城市带建设,形成省域经济增长点。这标志着沿黄经济区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由宁夏重点上升为西部大开发重点。

记者:宁夏“黄河金岸”建设在“十一五”谋篇开局,沿黄经济区建设必将在“十二五”期间承担着带动产业聚集、人口集中、城乡统筹的重任。“黄河金岸”区域如何成为宁夏发展的重要引擎?

王正伟:建设区域城市群是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宁夏沿黄经济区以43%的土地,集中了全区61%的人口,创造了9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94%的财政收入。建设沿黄经济区是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向西开放的重要载体,是构筑生态屏障的迫切需要,是服务和保障“能源金三角”的综合平台。宁夏沿黄经济区具有煤、电、水、土地等资源的综合优势,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基础。基于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宁夏沿黄地区形成的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我们提出了建设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的战略构想,将其作为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记者:随着沿黄城市带上升为沿黄经济区,其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将发生哪些变化?开发建设的新定位、新目标及新的着眼点是什么?

王正伟:随着沿黄城市带上升为沿黄经济区,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必须着眼于新的定位、新的目标、新的要求、新的任务,站在长远和全局的高度,全力推进规划的编制工作。“黄河金岸”启动建设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强调规划是龙头,是核心,更是生产力。沿黄经济区城市带规划要在原有沿黄城市带的基础上再深化、再完善,不仅综合考虑到整个“十二五”时期发展,甚至要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需要,坚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当前,全区正在重点围绕“三带、一洼地”做好沿黄经济区的编制规划工作。

记者:“三带、一洼地”将为建设沿黄经济区构建怎样的平台和载体?

王正伟:首先是高起点编制好沿黄经济区城市带发展规划。一要突出“黄河金岸”一体化发展。以若干个城市组成的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城市群,突出城乡统筹这篇大文章,继续坚持“黄河金岸”“六个一体化”和“一堤六线”的发展思路,瞄准国际化大城市,做大做美银川,增强龙头带动力和区域辐射力。二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划以高等级公路网、大能力铁路网、大密度航空网为重点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物流体系。三要突出生态环境建设。树立生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进一步充实完善生态建设示范区规划,规划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和节能减排工程,推进沿黄城市带绿色长廊建设,实现节水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示范省区建设目标,加快构筑祖国西部重要生态屏障。

其次是高水平编制好沿黄经济区产业带发展规划。建设沿黄经济区必须千方百计加快产业带规划建设,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一要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带规划,充分发挥沿黄经济区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继续保持自治区农业在全国的先进水平。二要抓好新型工业产业带规划,围绕煤电化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三大千亿元”计划的实施,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精深加工、清洁生产、跨越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三要抓好现代服务业产业带规划,以构建大物流、大旅游、大市场、大口岸建设等体系建设为重点,优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第三是编制好沿黄经济区开放带发展规划。宁夏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在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合作上取得突破。去年,我们已经提出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两项机制、打造三大基地、建设五个中心的内陆开放发展思路,并分解了任务。今年,自治区以谋划举办博览会为契机,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思路,力促内陆开放取得新突破。

沿黄经济区建设任务重大而艰巨,前景广阔。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谱写沿黄经济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