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蓝色经济 扬帆起航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威海市委书记王培廷:

依托科技 推进经济区建设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威海市一定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发展蓝色经济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威海市一定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开拓进取,走在前列。

威海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发展蓝色经济条件优越。威海市将重点培育“六大基地”,加快推进由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跨越。一是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威海市海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在稳步增加产量的同时,重点在海珍品养殖、远洋捕捞和海洋“三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实现规模和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二是船舶修造基地。规划建设了三大造船聚集区,重点培植十大造船企业。去年全市整船制造能力达到400万载重吨,争取到2015年整船生产能力达到500万载重吨。三是港口物流基地。重点发展集装箱码头、液体码头和客运码头,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努力把威海建设成为东北亚海上客运中心。四是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充分发挥海、岛、泉、山、林等资源优势和文化基础条件,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实现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五是新能源产业基地。目前已有装机容量42.8万千瓦的11个风力电场并网发电,到“十二五”末并网发电可达80万千瓦。正在抓紧进行与石岛湾核电站配套的文登抽水蓄能电站的前期准备工作。六是石化基地。规划建设镆铘岛大型石化基地项目,重点建设大型原油和成品油储备库,逐步开展炼油、天然气等项目。

2008年,威海提出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的目标思路,制定自主创新五年规划,连续3年开展了自主创新年活动。2010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1.1万名,高新技术产值比重达到37%。今年将继续开展第四个自主创新年活动,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

“借海兴市” 培育新增长极

“坚持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推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海上滨州’建设。”

一大批重大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会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进程,推动区域经济更协调发展。

滨州市海岸线长240公里,有161万亩滩涂、255万亩未利用土地。滨州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将积极构筑“一核、两翼、多节点”的发展格局,即以北海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沾化和无棣两县除海洋区以外的区域作为两翼,以海洋区、主体区以外的多个城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作为联动的节点区域,实现海陆统筹、内外联动、共同发展。同时,我们还将统筹处理好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重大布局的关系,积极构筑海洋特色鲜明、产业素质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带动能力较强的滨州蓝色经济区,尽快把滨州建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的增长极。

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涉及滨州的目标和项目有21处。落实规划,滨州坚持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推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海上滨州”建设。我们还将突出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交通物流、海洋高新技术、生态能源、装备制造、海洋旅游等七大产业,努力构筑蓝色经济区产业体系,研究利用好滨城海洋产业示范基地、惠民海洋装备制造基地、邹平蓝色经济产业基地、阳信海洋化工产业基地、博兴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扩大联动区域带动作用,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滨州将把海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本报记者 单保江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