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这个词,对于辽宁省兴城市四家村村民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去年,这个村2000多名村民股东获得了村集体企业的680万元分红。
四家村的集体企业是靠几把瓦刀起家的。1979年,村里办起了兴城第一家村办企业;1992年,四家村实业总公司成立;1997年,村里组建了兴城市四家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由村办集体企业改制为兴城市四家村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村企分开、产权明晰、村民成为股东的历史性转变。这个“村里的股份公司”村民股东占84%,村公益股占6%,管理干部股占10%,2000多名村民成为股东。
“2010年,村集体固定资产达4亿元,四家村企业集团实现总产值7亿元,利税7600万元。”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兴城市四家村党委书记张文成说,“集体家底厚了,村民股东家家得实惠,兜里有钱了,也没了后顾之忧。”
“家底厚了”奠定了很多地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各级党委、政府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了工作的首位。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绿色村庄、中国农业公园……这些都是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的名片。这个富裕起来的小乡村,对改善村民生活的投入不断加大。
“5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民生,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先后投入生产发展资金8000多万元,投入住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投入医疗保障、村民福利等方面资金700多万元。”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党支部书记毛丰美说,“去年,我们村里投资了36万元,实施集中居住区供水改造工程,把老化、渗漏的铁管全部更换,实现了安全供水。同时,村里继续执行养老补贴和村民医保个人缴费村里承担的办法,全年福利支出达到103万元。村里还筹资20多万元,种植了绿化树木27万多株,你现在去村里看,湖边、河堤、停车场四周都种上了枫杨、香花槐。”
大投入带来了大变化,现在的大梨树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村民人均居住面积超过40平方米。
农村孩子的教育怎么样,是代表们关心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大石桥市青花峪村党委书记王守彬带来了青花峪村的好消息。
在青花峪村,投资300万元、面积4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教学楼落成了,村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村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率已达到100%。
“村里办教育舍得投入。”王守彬代表说,“在我们村,孩子考上高中奖励2000元,考上大学奖励3000元到5000元,现在全村没有一个青少年文盲。”
不仅如此,青花峪村还投资20万元建立了老年艺苑学校和活动中心,投资10万元建了一座露天大舞台,投资20万元成立了青花艺术团。还通过艺苑学校、文化节、节日文化活动等,长年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与青花峪村青少年主要在村里就读不同,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宏河镇高茂泉村因为撤乡并镇的原因,大量青少年已经转入城镇就读。
全国人大代表、高茂泉村党支部书记刘三堂告诉记者,“虽然村里只有两个留守儿童,但老师一直坚持在给他们上课。”
刘三堂代表准备了好几份关于农民工的议案和建议。“那都是对‘十二五’的新期盼。过去的5年,农民的日子确实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刘三堂代表说,“眼下的农村人口是小孩子多、老年人多,但小有所学,老有所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高茂泉村农民的参合率达到了95%以上。”
展望未来,四位来自基层的代表都深感责任重大。“民生无小事,民生最关情。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继续沿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张文成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