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3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本报记者 李予阳

“十一五”以来,我国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持续实施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十一五”末,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5%。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助力首都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了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全面转型,并为首都提升环境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的一个缩影。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仍然取得了积极进展。

5年来,投资、消费、出口3大需求增长更趋均衡。居民消费率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7年首次超过投资,在“三驾马车”中贡献最大。在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等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50.7%上升至2009年的52.5%,投资与消费增幅的差距有所缩小。2010年最终消费加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达92%左右。

5年来,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五”末的40.3%上升至43.4%。服务业对促进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

5年来,国家着力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总量达到6亿多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5亿吨以上。这不仅大大减缓了我国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的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

5年来,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逐渐呈现“雁阵齐飞”的态势。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向纵深推进。统计显示,2009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5%,增速连续3年高于东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较高,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增强,为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缩小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奠定了一定基础。

“十一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的积极进展,得益于5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消费政策有力地拉动了城乡居民消费,尤其是启动了农村市场;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实施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结构调整仍面临严峻形势,投资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比重过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仍然偏低,单位GDP能耗仍然有待降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目前,我们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外部需求的扩张短期内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靠外需拉动经济的困难越来越大,扩大内需还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

从内部环境看,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使我国传统的低成本优势难以为继,而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与压力不断增大。我国30多个行业大类当中,17个行业产能居全球第一,但这些行业还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的要求十分迫切。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迫切需要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各国都在超前谋划、展开竞争,努力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们如果不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势必在新一轮竞争中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意味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迈出更大的步伐,迈向更广的领域。

为促使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更加平衡,扩大内需,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要以收入结构和需求结构调整引领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阶段,蕴含着巨大的内需空间,需要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挖掘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通过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以最终需求引导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

调整经济结构要以优化投资结构为重点,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要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各地都有投资冲动,各行业企业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北大学者海闻表示,“不能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要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调整经济结构,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方面,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另一方面,要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此外,还要加快壮大服务业的规模。目前,我国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都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对于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调整经济结构,还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

此外,要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制定法律法规、配套政策、考核体系,确保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要求我们深化各项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十一五”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的积极进展,为下一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二五”期间要把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动力。

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迈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我国的发展必将更加协调,发展的质量必将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