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信息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息化推动水泥工业由大变强
本报记者 徐 红
图为大山深处的混凝土搅拌站。 智 云供图

在国家提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水泥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正在稳步提高。据介绍,针对我国现有水泥回转窑生产过程中原煤消耗过高、而熟料产能较低的问题,冀东发展集团通过采用水泥烧成智能优化系统,从根本上实现水泥生产的降耗和减排,使水泥产量和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信息技术为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水泥行业要加快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高水泥生产的信息化水平,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泥工业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加快水泥行业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据专家介绍,国内水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历了从单机管理、单元操作、管理信息系统(MIS)到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国内水泥企业信息化应用日渐普及,基本上大中型水泥企业都在应用信息系统。如广州越秀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了Oracle ERP系统,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湖北华新水泥集团实施了SAP系统,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实施了基于微软Dynamics AX系统平台的水泥行业解决方案等。信息化在水泥行业的日益普及,加快了企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据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已达到70%,就是说,老式立窑企业已逐渐被淘汰。采用新型干法生产线的水泥企业大多是新建或由老水泥企业改造完成的,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水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生产和散装水泥流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协会副秘书长武美燕介绍说,虽然水泥行业的信息化应用不断扩大,一些大企业水泥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也很高,但从行业整体而言,其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占有一定比例的小水泥企业的信息化重视程度还不高,信息要求迫切性不够。大多数水泥企业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比较重视,而对管理特别是物流环节的信息化重视不足,基本上仅停留在单一系统、单一部门的层面上。信息不能集成和共享,未建立起生产、销售、库存、采购、质量等一体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泥工业的发展。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推进步伐正在加快。工信部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水泥行业信息化发展重点是支持产学研结合开发生产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技术,开发能源、资源消耗信息化管理和分析系统。研究、推广和应用矿山开采信息管理和优化开采方案,努力实现矿山开采的零排放。研究、推广和应用生产过程集散控制系统、水泥生料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熟料生产线专家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实现生产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重点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用3到5年时间,加快推动大中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

加快水泥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战鼓已经敲响,信息化将支撑起水泥产业结构升级的重任。以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为例,其水泥生产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水泥窑的单位容积较湿法水泥产量大、传热迅速、热效率高、能耗低。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以悬浮预热和预分解为核心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设备占到了95%。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逐年上升,2003年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重为21.9%,2005年为45.1%,2007年为53%,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已经达到70%以上。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已有1113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入运行。

在水泥流通环节,现代物流配送也需要信息化来保证。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据水泥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水泥产量总计18.68亿吨,增速15.53%,并连续20多年保持世界产量第一。2010年,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8.98亿吨,水泥散装率达48.10%。现代信息科技和物流技术的发展,为散装水泥流通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条件。通过建立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等现代物流配送体系,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提高散装水泥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多个环节的物流现代化水平,通过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来提升水泥散装化水平。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