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里是我们温暖的家
本报记者 许跃芝 庞彩霞

日前,记者走进广东省江门市崖门镇三峡移民村,只见两排楼房整齐有序。“去年的养殖效益还不错,我正在给房子加盖一层楼。”村民熊德清兴奋地指着自家房子对记者说。

2004年8月18日,63名三峡移民来到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崖西的移民村。这是一个紧靠乡间公路的崭新小区。“车刚停稳,七八个身着武警制服的年轻人就跑过来帮我们搬行李,扶老携幼,嘘寒问暖……”村主任熊道生说,初来乍到,受到如此热情的迎接,感到很意外。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崖西边防派出所的民警,为了迎接移民的到来,民警们已经在烈日骄阳下等了很久。村主任和村民被深深地感动了。

移民们刚迁入半个多月时,镇政府给移民村分的40多亩稻田就进入收割期了。崖西边防派出所警长谢斌带着3名治安员在稻田站岗。稻谷晾晒时,他们又在晒谷场值班守夜。“那段日子,谢警长和治安员们几乎没怎么睡觉,保证了我们移民的第一批粮食颗粒未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村民熊德清还历历在目。

“要让移民长久安心住下来,还要帮助移民逐步致富,过上踏实日子。”移民刚入住不久,驻村民警就请来专家给村民讲解农业生产知识,传授种养经验,并联合镇里多个部门组织开展电工、养殖等不同类型的技能培训。

为帮助移民尽快走上致富道路,崖西边防派出所还积极发动移民搞个体养殖,并给予多方帮扶。移民落户的第二年,民警就帮助6户移民建起了养殖场,请来了技术人员教村民开始饲养鸽子、山鸡等,每户年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现在,移民村已经有16户移民建了养殖场,养种鸽5000多对。

养殖场建成后,水源成了问题,边防民警又积极走访镇上的水利委员会和自来水公司,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免费为移民安装了一条自来水管,解决了养殖场的水源问题。为了变废为宝,边防民警四处争取经费,以优惠的价格在村里建设了16口沼气池,不仅解决了养殖场污水、废料的处理问题,而且每年还为移民节约燃料费1万多元。

为了全方位解决移民的就业问题,崖西边防派出所和镇移民办一起,走访了辖区100多家企业,邀请企业负责人到移民村开展联谊活动,成功推荐了38名移民走上工作岗位,现在每个人月平均收入2000元,最高的月薪5000多元,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实现了100%就业。

熊道生自豪地说:“现在移民村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多元,移民村就是我们温暖的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