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追我跑,你走我卖”,这是一些城市街头小摊小贩与城管人员持续不断的“捉迷藏”游戏。客观上讲,走街串巷、随意占道的小摊小贩有时会阻塞交通,影响环境卫生,城管人员管理难度不小。
小摊小贩中的绝大部分是外来人口和城市低收入者,谋生是第一位的,摆小摊的门槛低、投入低,同时一部分城市居民也有这方面的需求。这些小摊小贩经营的一些物品是城市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农贸市场所不能替代的。
该如何对待小摊小贩?一味去堵,乃下下策。贵州省贵阳市对小摊小贩的管理,从“以堵为主”转变为“疏堵结合、先疏后堵”,在美化城市形象的同时,兼顾到摊贩生存、居民便利,取得了良好效果,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鉴于小摊小贩主要由困难群体构成,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只能靠摆摊维持生计的现实,贵阳市委、市政府认为,对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不能简单取缔了之,要为这些摊贩解决后顾之忧,给他们造饭碗、找饭碗。
为此,贵阳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临时占道摊位,按“不影响市容市貌、不影响消防安全、不影响道路交通、不影响市民生活”的原则,相对集中规范设置,为摊贩保留一片空间。城管部门只负责明确全市安置摊点的整体条件和标准,各摊区具体安置位置、经营规则等则由各街道办事处和摊主以协商的形式确定,照顾多方利益。
贵阳市还规定,对上述摊贩,市场管理部门除收取摊主少量的垃圾处置费外,2年至3年内暂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尽可能减轻摊贩的负担。目前,贵阳市首期临时占道摊区已步入正轨,共安置低保户、下岗困难职工等5000多人。暂时未能安置好的摊主,将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纳入低保等措施,保证其生计来源。在贵阳市青山路摆设餐饮摊点的彭登嵩曾经“见城管就心慌”,如今他心里踏实了。他表示,城市是大家的城市,摆摊挣钱固然关系生计,但也不能不顾及城市的形象,也要更自觉地搞好卫生、保持街道干净整洁。
贵阳的做法赢得了各方面的认同和称赞,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为大”的发展理念。实践证明,只要带着感情,善于统筹兼顾,积极寻找解决城市发展中难题的有效路径,就能赢得百姓支持,提高“和谐城市”建设的美誉度。
新年刚过,广州市城管委公布了14项城市管理内容的新措施。按照计划,今年6月至8月,全市争取建成50处小贩管理中心,预计能提供1万个摊位,引导3万流动商贩入室入场经营。在此基础上,争取用3年时间,全市建成120处小贩管理中心,提供摊位数在3万个以上,引导10万流动商贩入室入场经营,为广州市下岗、失业、低收入群体提供就业机会,为100万市民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服务,惠及1000多个社区。
广州市的这一举措,据介绍是学习借鉴了新加坡的经验。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的大街小巷也是小商贩随意摆摊。1971年新加坡政府开始推行街边小贩迁徙计划,建设小贩中心,以优惠的津贴“收编”街边小贩。目前新加坡共有113个小贩中心,平均每个小贩中心有上百个摊位,由环境公共卫生署的小贩处管理。
对路边小摊贩的管理,反映了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艺术。小摊小贩们是城市不该忽略的民生,应当给予生存的空间。贵阳、广州等地的做法,是积极可行的,值得各地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