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环球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球消费电子产业表现强劲
本报驻纽约记者 张介岭
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韦加斯举行的2011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黑莓公司的平板电脑。 新华社发
一名工作人员展示一款自供电的手电筒和汽车故障警示灯。 新华社发
一名Vivitek公司的工作人员展示彩色电子阅读器。 新华社发
一名美国VERIZON公司的工作人员展示4G通讯技术设备。 新华社发

2011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于今年初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韦加斯举行,全球近2700家消费电子企业参加了此次展览。其中,包括海尔、海信等267家中国参展商。拉斯韦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是全球消费电子厂商发布、展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重要舞台之一,被誉为国际消费电子领域的“风向标”。据统计,此次展览共展出新产品两万余种,参观人次逾14万。微软公司CEO史蒂夫·鲍尔默等22家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作了主题发言。

市场需求旺盛 产业增长潜力巨大

2010年,全球消费电子产业表现强劲,除日本与上年持平外,几乎所有地区的销售额均出现增长。其中,北美地区消费电子产品营收增长率为10%、非洲70%、中东25%、西欧8%、亚洲17%、东欧1%。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刺激了市场需求,为全球消费电子业复苏提供了充足动力。其中,中国消费电子产品营收增长率逾24%、南美洲13%。美国消费电子协会估计,2010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零售额将达8730亿美元,同比增长13%。

消费电子业可望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美国消费电子协会预测,2011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零售额将达9640亿美元,同比增长10%左右,是全球经济增幅的两倍多(美国大企业联合会预测,2011年,全球GDP增长仅为4.5%),西欧、中国和北美成为重要增长动力。其中,北美地区的营收增长率为15%、南美地区10%、西欧23%、东欧5%、中东4%、非洲7%、中国15%、日本8%、亚洲其他地区12%。专家分析,以2010年的速度计算,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零售额甚至有可能突破1万亿美元。

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收入贡献率达510亿美元,成为消费电子产品营收增长的首要动力。此外,移动个人电脑达229亿美元、LCD电视机206亿美元、台式电脑28亿美元、数码相机1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电视机市场中,互联网电视所占份额为9%,与三维电视机3%的市场份额相比,高出不少。专家预言,2010年,互联网连接是三维电视重要的添加功能。然而,2011年,这种关系将出现逆转,三维电视反过来成为互联网连接的添加功能。

平板电脑异军突起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数据显示,2010年,受苹果iPad高需求量推动,全球平板电脑销量达1700万台。业内人士分析,便携性是消费者购买平板电脑的主要原因。不过,迄今为止,全球平板设备仍处于起步阶段,盈利前景并不明确。为此,要获得市场成功,产品差异至关重要,必须在屏幕尺寸、操作系统、定价、传感技术置入等方面做足文章。美国消费电子协会研究显示,平板电脑的最优价格点在350美元左右。

专家预测,2011年,电视机、手提电脑和智能电话大、中、小三大屏幕将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重要主题。全球智能电话和手提电脑的收入贡献率分别可望达到590亿和260亿美元。平板电脑销量也将翻倍增长,超过3000万台。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司则更为乐观,预测2011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达到4460万台。到2012年,这一数字将增至7080万台。不过,由于市场趋于饱和,视频游戏机的销量将连续第二年出现收缩。到2014年,全球电视机出货逾半数将配置互联网功能。

目前,智能手机用户占美国手机市场的三分之一,但其他国家这一数字不到10%。进入2011年后,随着智能手机价格降至100美元以下,甚至跌至75美元,这种状况将出现变化。事实上,受产品价格下调刺激,201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至1.009亿部,同比增长了87%。随着2011年年中新型智能手机问世,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超过5亿部。这些新智能手机将使用双核ARM处理器、蓝牙、全球定位系统、500万像素的照相机,并使用谷歌机器人(Android)操作系统。

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机遇挑战并存

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出现的新趋势既带来了市场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是微软等传统上生产数据导向型设备的企业进入了消费者市场,传统消费品牌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消费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日新月异。面对竞争压力,许多企业绞尽脑汁抢先推出差异产品,竞争对手很快推出模仿产品,导致同类产品价格迅速下跌。为了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消费电子产品企业必须支持新兴技术,不断增强产品功能。另一方面,消费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急剧缩短。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产品设计必须突出灵活性和快速创新,并控制初期开发成本。

二是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销售额增长乏力。原因如下:2010年,全球电子阅读器价格大幅下滑,这种趋势今年不会改变;电视机降价成为拖累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销售额的重要原因;便携式媒体和MP3播放器之类的电子产品,面临智能电话和平板电脑的竞争压力,压低了消费电子产品价格。

三是产品简便易用成为制胜法宝。专家认为,某种消费技术要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关键要易于操作,不熟悉技术的消费者,无需通读使用手册也能很快学会使用。iPad平板电脑之所以获得市场成功,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IDC报告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制造商共出货480万台媒体平板电脑,其中苹果iPad占了近90%。

四是能否用于家庭互联网环境之中。虽然机顶盒之类的产品会出现市场饱和,但这种产品本身具有获取和分配媒体内容的重要功能,因此,其市场地位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撼动。相反,便携式媒体播放器虽在数字化家庭中有其位置,但很快将被智能电话和平板电脑取代。后者不仅具有音乐播放功能,而且还有许多其他功能。简言之,只有那些在未来家庭联网中能保持地位的电子产品,才可望继续占有市场。

绿色低碳受重视 引领时尚促增长

绿色概念正在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行业的重要动力。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消费电子产品行业从设计更多节能产品、减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发展国家电子产品再循环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在环保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通用电气、惠普、松下、三星、苹果、索尼、乐金,以及中国企业海尔和TCL公司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成为消费电子企业倡导绿色环保的佼佼者。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美国消费电子企业努力将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融为一体,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绿色倡议方面表现不俗。根据美国《新闻周刊》的权威排名,戴尔、惠普、IBM和英特尔公司被视为最为环保的消费电子企业,在全美500强企业中,荣列环保前五强。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产品设计更为绿色。2009年,美企获得EPEAT(电子产品环境影响评价工具)认证的消费电子产品单位销量增长了10%,总数达4850万件。例如,有一家企业对所售每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跟踪分析,以确定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头。当发现97%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自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后,这家公司即致力于开发材料消耗小、包装少的新产品,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效和再循环水平。

二是绿色包装受青睐。许多美国企业的产品包装开始淘汰传统的吸塑包装,进而转用再生材料,包括生物基塑料或再循环材料,并减少包装用料。例如,2009年,一家视讯服务供应商整合装运流程,节省的纸板箱数量超过百万,较上一年减少了75%。2011年,这家公司所有产品包装将100%采用再循环材料。

三是提高企业设施的能效。许多企业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减少企业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有一些公司采取措施减少数据中心耗电量。

四是提高产品能效。目前,符合美国环保署“能源之星”节能要求的消费电子产品达2.7万种。平均节能20%-55%。例如,一家半导体企业设计的一种芯片,将处理和绘图处理器与北桥芯片合二为一,放在一个芯片上,最高可望减排40%。

五是电子产品再循环能力提高。目前,全美设有5000余家消费电子品收购站。数据显示,2009年,全美消费电子业再循环量达2亿磅。例如,一家消费电子品零售商在全美1200个地方回收产品达1200磅。还有一家电脑生产企业设立了电子垃圾回收站,在2200余个站点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致力于发展绿色环保消费电子产品不仅事关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同样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互联家庭数字产品前景看好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由模拟转向数字,音像产品新标准应运而生,不仅提高了多媒体数字体验的质量,而且还推动了价格的下降,受到消费者青睐。加之,宽带的普及使消费者获取媒体信息变得更加顺畅有趣,在数字革命的带动下,互联网连接、移动性和个性化三大消费趋势推动了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迅猛发展;嵌入式互联网、无线连接、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三维技术和内容内置等技术特征受到市场热捧,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

一是家庭娱乐系统进入寻常百姓家。宽带、光缆和卫星设备,以及蓝光播放机的日益普及,为收视高清内容提供了便利。随着平面电视机价格大幅下挫,购买大屏幕高清电视机的家庭越来越多,高清电视机渐成时尚,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完整的影院体验。

二是居家外出联网需求剧增。过去,消费者多借助笔记本电脑上网浏览,如今,通过手机、掌上电脑和便携式媒体播放机获取音频、视频和其他数据日益普及,促使供应商不断更新技术,满足消费者需求。

三是媒体和数据功能日趋融合。个人电脑等数据功能导向型设备和电视等媒体导向型设备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消费者对两者功能兼而有之的设备需求日增。

四是电子产品“传感化”成为重要趋势。陀螺仪、指南针、压力计将逐渐应用到全球定位系统之中。即使在多层建筑中,导航功能也不会失灵。目前存在的不是电子设备是否需要配备传感器,而是配备多少的问题。电子设备增添智能功能开始改变用户体验,手势操作、人机互动界面不再是纯粹的游戏附件,已进入客厅电视控制系统,甚至汽车之中。在平板电脑设计中,全球定位功能(GPS)可能成为时尚,消费者享有的将不仅是司空见惯的正常用户体验,别具一格的定位系统令人感觉焕然一新。

业内人士分析,互联家庭数字产品可望推动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迅猛发展。市场调查公司IHS iSuppli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单位出货量为15.6亿台,增幅达4%,这部分归功于互联家庭电子产品销量的增加。此类产品注重实用性,没有一味追求技术上的奇巧。今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出货量将达到16亿台,与去年水平相比,增幅虽然不高,但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已属不易。2012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单位出货量增幅将加速,可望增长4.4%。

亚太地区增长迅猛 美国市场全球最大

亚太地区在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份额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美国市场研究公司RNCOS不久前发布的《全球消费电子品市场2013年预测》称,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引入,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增长迅速。由于对发达国家低价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上升,信息技术与电信融合,平面电视需求高涨,加之这一地区的消费者,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的消费者具备较强的技术知识,对新技术情有独钟,亚太地区被广泛视为未来增长的重要地区,预计2010年至2013年复合年增长率可望达到10%左右。其中,亚太地区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的使用将出现重要增长,包括光缆、直播卫星和数码地面电视在内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出货量将迅速上扬。高清产品,包括机顶盒、游戏机,以及数字电视、高清电视和三维电视在内的视频设备市场将快速扩张。得益于广泛的消费能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印两国将成为最富吸引力的市场。

中国是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随着全球经济继续从衰退中复苏,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在世界的知名度同步上升。本届拉斯韦加斯消费电子展期间,美国《消费电子》杂志评选的2010年全球50大消费电子品牌中,富士康、海尔、TCL、海信、华硕和联想等六大中国品牌入围。另外,在2010年全球20大电视品牌中,海信、TCL、创维、康佳、长虹和海尔占据六席,直追韩国和日本品牌,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美国经济复苏刺激了消费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消费电子产品视为生活必需品。2010年,电子阅读器、智能电话等创新产品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美国消费电子产品销售额增长了6%,达1800亿美元。其中,下列亮点引人注目:一是个人电脑装运收入达290亿美元,增长了34%,首次成为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行业总收入中的比例超过了16%。其中,移动计算机一路领跑,装运收入超过210亿美元,增长了35%。平板电脑所占份额接近三分之一。二是无线手机增长强劲。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达5500万台,装运收入接近180亿美元。三是互联网电视受到市场关注,单位销售额增长了151%。此外,三维电视单位销量达110万台,增长了91%。四是家庭音响设备市场需求增大,单位出货量增长了27%。随着高清显示屏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更换音响系统,将高清显示屏与蓝光播放机、机顶盒,以及环绕音响融为一体。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普及率已逾70%,数字显示器销量首次下滑,数字电视单位销售量微跌1%。

2011年,全美消费电子业销售额增幅可望超过3%,达1864亿美元。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个人电脑增势不减,出货量可望接近5900万台。二是无线手机市场继续看好,智能手机收入增幅接近20%,逾210亿美元,出货量达到7200万台。三是互联网电视将增长63%。受视频游戏、蓝光电影和体育等电视节目的刺激,三维电视单位销量可望增长67%,至190万台。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全球最大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虽然家庭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概念已有时日,但迄今为止,相关技术仍未成为主流。为消费者创造一种借助大屏幕电视机、媒体平板设备或智能电话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无缝获取媒体内容的环境将成为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重要内容。与互联网相连接的消费电子设备将是未来创新的重要源泉。美国消费电子协会主席加里·夏皮罗预计,到2014年,新生产的消费电子产品70%都将能直接与互联网相连。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