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利设施起了大作用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吕文波

“我家的4亩果树和3亩小麦已经浇过一遍水,一点也不旱。”2月13日,山东省莱西市东石格庄村村民赵福祥告诉记者,不光是他的田,村里大多数农田都已经浇上了水,现在他正准备开农用车拉着水管、农具到果园和麦田转转,看是否需要再浇一遍水。

“咱们村的田基本都浇过了,水利设施起了大作用。”东石格庄村党支部书记吕洪海说,东石格庄村有140户、700亩耕地。上世纪80年代,村民在村西头的坡底处挖了一个小平塘,并修建了小型泵站和一条2000多米的暗渠,将水送上了坡顶。农田有了水,粮食年年增产,村民手头也渐渐宽裕了。

尝到水利建设甜头的村民越来越注重水利设施的管护和发展。吕洪海介绍说,自1995年起,村里又先后投资50多万元,将原来的小平塘挖深拓展至蓄水量45000立方米,更换了泵机并新建了泵站,又在村东头的半坡处打深机井2眼并配套了相关设施,使全村90%的耕地实现了水利化。“泵机一开,汩汩清水到地头,一小时能浇二三亩地,大旱之年,全靠这水利设施了。”吕洪海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