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本报记者 周 琳 通讯员 曹祥山

1月31日下午,家住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哈日诺尔苏木的包玲吉难掩买到车票的兴奋:“车票好买,等车的时间也少了,提前30分钟进站就来得及。”

在通辽火车站售票厅,记者看到可容纳2000多人的候车大厅里已排起长长的队伍,在武警和民警的引导下,旅客们秩序井然。

“人多不乱,这是错峰售票的好处。你再看售票窗口也有变化。”通辽火车站站长董金彪指着几米外的售票室说,1月19日春运以来,站内12个售票窗口全部开放。原本该在轮休期的售票员,也义务奉献在岗位上。

工作人员周蜀哲告诉记者,从春运开始,她和同事们已连续工作10多天,每天都是从早上7点工作到下午6点,一天只休息午饭的15分钟。

“说不累是假的。售票的时候,口干舌燥,连水都不敢喝,就怕上厕所,实在忍不住就用水润润嗓子。回家之后和家人交流就是点头或摇头,多一个字都不想说。”售票值班员李晶奎说,这几天,通辽站每名售票员一天都要卖出1000多张车票,卖一张票要和旅客最少交流5句话,一天下来就是几千句。

售票组组长郝景翠已经连续多天没有休息了。春运期间,通辽站增开了6个售票窗口,休班售票员轮流加班。郝景翠是共产党员,在“人民铁路为人民,创先争优助您行”活动中,她做出了公开承诺,要尽一名党员的最大努力,让旅客“走得了,走得好”。

在候车大厅,记者看到300多个椅子已经换上崭新的坐垫。“2011年,我们投资20多万元,对候车室卫生间进行了更新改造,还在站台增设中转旅客售票口。每个候车室设置便民餐桌,我们还加装了中转旅客购票标识。”董金彪说,入冬以来,内蒙古东部一些地区遭受多年不遇的雪灾,火车成为旅客出行的首选。“看到长长的购票队伍和旅客焦急的面孔,其实铁路工作人员比旅客更着急。”

为保证运力、增加运能,通辽火车站从1月11日起增开了5对列车,其中一列车增加743个卧铺、2列车加挂数节车厢。董金彪说,在市内和周边旗县增设了6个客票代售点,使代售点达到16个,还开办了电话订票、网上剩余票额查询业务,有效地缓解了车站售票压力。车站还在售票厅增设票额显示屏,为引导旅客分散购票、错峰出行提供了方便。

“让旅客走得了,也走得好。”一句简单朴实的话,成为通辽火车站干部职工的共同心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