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1年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科技带来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郑 杨

近几年人们发现,青花菜、紫甘蓝这些过去只能在高档餐馆品尝到的蔬菜,已经悄然摆上百姓家的餐桌;蒲公英、马兰头之类昔日难得一见的乡野风味,如今也经过人工培育进入了家常菜谱,人们在大饱口福时也许不会想到,这些都是科技工作者辛勤研究的结果。

“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大大增加了对民生领域的科技投入,国家科技计划对民生和经济领域的投入比例达到约1:1,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结出了累累硕果,为人民生活带来了美好福祉。

农业科技惠农惠民

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人已经创造的奇迹。不久前,我国又提出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再增千亿斤的新目标。

在耕地和水资源日趋紧张、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不利条件下,是什么支撑着我国粮食的不断丰产?

“是农业科技进步!”年近五旬的江西南昌农民李钱水站在连片的稻田里说,自己原本不信那些“眼镜书生”,认为科技不如祖祖辈辈种田的老传统实在,可事实却证明自己错了。拿育秧来说,水育改旱育,用塑料秧盘进行薄膜育秧,烂秧基本没有,每亩早稻常规稻的用种量从7.5公斤下降到4公斤,大大节省了成本。

为了给全国人民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惠农惠民成效显著。

一方面,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超级杂交水稻、世界首例三系杂交抗虫棉等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农业育种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通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一五”期间共计增产粮食4000多万吨,粮食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近年来我国遭受了各种严重自然灾害,但粮食连续七年丰产,农业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我国大力推动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大院、农技“110”等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已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县(市、区、旗)达2207个,科技特派员人数达13.9万人,辐射带动受益农民总人数达4153万。

民生科技带来生活好品质

拿不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是我国制药企业多年来的最大隐痛。

不久前,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取得了新药证书。这是世界上首个获准上市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为了这一天,第三军医大学教授邹全明和他领衔的科研团队整整奋斗了15年。

邹全明说,研制幽门螺杆菌疫苗,将实现从源头上防控病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医疗社会价值。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制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民生科技飞跃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大批重大新药的创制,到首辆高速磁浮国产化样车交付,以及电动汽车服务于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科技的脉搏就在我们身边跳动,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国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去年6月初,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4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另外,还有10多个品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数十个品种处于临床III期研究阶段。新药研发的创新性和质量明显提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新药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确定化学结构或作用靶点的一类新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0个以上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药在发达国家进行临床试验,这必将大大加速自主研制新药的国际化进程。

科技成果还大大方便人们的交通出行。我国自主研发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去年已完成了车体、线路工程、供电、通信信号、列车控制和运行控制系统设备等的设计定型、工艺定型,还制定了12项中低速磁浮列车系列标准。这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课题”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运营示范的能力,使人民享受更加快捷、舒适的出行。

为了改善人们的出行环境,“十一五”期间,各类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研制和推广成果显著,不仅在奥运会、世博会上展示了风采,而且逐渐进入城市的日常交通服务。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目前已有25个城市加入。预计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00万辆。

改善民生成为根本出发点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将遵循创新导向、需求牵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方向已经明确,科技工作者们信心十足。专家们认为,当前,我国已经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部分领域创新水平已比肩国际前沿,这为我们在“十二五”时期更好地发展民生科技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已经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大成果,如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得完全由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备的活体小鼠,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将带来生命科学的重大进步。

我国在前沿技术研究领域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如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相继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这些空间科学技术方面的巨大进步,将在未来拓展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正在加快,将有力支撑社会的进步,为人民带来更加富裕的生活。

一个有力的证明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2009年达到6万亿元规模。2009年我国技术交易市场规模达到3039亿元,是2005年的两倍。

另一个有力证明是,科技创新在服务国家重点产业、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油气田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京沪高速轨道列车”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钢铁、石化等重点产业的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在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三峡工程、西电东送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中,科技创新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此外,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在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已经突破了发光二极管照明、光伏发电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了“十城万盏”、“金太阳”等一批科技应用示范工程。目前,21个城市开展了半导体照明试点,160万盏以上发光二极管灯具得到示范应用,节电超过1.64亿千瓦时。100多个并网发电的太阳能工程项目获得国家财政补贴约20亿元。

未来5年对我国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来说,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神圣。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科技界将努力寻找民生关注点,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把精力放到加强人口健康、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让科技为人民生活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