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业内声音

感人的细节 温暖的笔触

经济日报推出“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许多记者在春节前后纷纷奔赴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沿海侨乡和灾区采访,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欢度佳节。

经济日报的记者放弃家人团聚的机会,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三贴近”,面对面采访市民,零距离触摸生活,一篇篇来自一线的鲜活报道跃然纸上:农历腊月廿三,记者与乔迁新居的北川群众一起过小年。大年三十,记者一行来到新疆军区霍尔果斯边防连与战士一起过年。正月初一,记者一大早来到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北郊的温泉老年公寓……

“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之所以影响深远,答案就是媒体的亲和力来自贴近,媒体的公信力来自真实。记者们走进卫生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站、敬老院,新变化在一件件小事中得到印证,在一个个数据中找到参照。无论是农民开着私家车去拜年,村里买面条都能刷卡,年夜饭请厨师上门,还是港口加班生产忙,农家饭店开门红,还是玉树大地春来早,北川新居欢笑多,折射出的都是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不能陪父母过除夕心里总有些愧疚。为让更多的旅客平安返乡,我们的辛勤付出很值得。”这是一位乘务长的心声,有遗憾,更有自豪;“企业领导关心职工,我们工作起来干劲更足。”这是一位炉前大班长的满足,有感激,更有承诺;“今年我们全家都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今后,在外务工更有劲头了。”这是一位外来务工人员的憧憬,有踏实,更有干劲。

“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的每篇稿件不过千字,但句句含情,感人的是细节,温暖的是笔触,回味的是思考。一句句朴素的话语,饱含着共享“十一五”巨大成果的喜悦,凝聚着迈好“十二五”第一步的力量,这就是“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的最大贡献和最好启示。

(天津日报社 马宇彤)

沉下去才能“接地气”

“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用大量真实的图片和翔实的文字,从不同侧面给我们展现了基层的多彩生活和巨大变化,生动地反映了基层经济的蓬勃活力和党的富民政策在基层的贯彻实施。

基层不仅是新闻的富矿,也是记者思想锻炼的好课堂。翻开近期的经济日报,真实的场景、群众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带着泥土芳香写成的新闻报道,让人耳目一新,倍感亲切,鼓舞人心。比如1月30日《万亩蕉园富农家》的报道,图文并茂展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金穗香蕉产业园区一片片香蕉林充满勃勃生机的喜人景象;又比如2月9日第二版《欢乐的节日 多彩的生活》又给读者呈现了湖北省恩施市崔坝镇滚龙坝村精彩的“狮子龙灯”民俗表演。这种新闻既贴近大众,又为大众喜闻乐见。

记者沉下去才能“接地气”,捧读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倾听着充满喜悦的乡音,记录着农民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让人们充分领略了新时代基层群众的精神风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无穷魅力。“新春走基层”活动将促使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改进文风、转变作风,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众日报社 廖水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