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自主创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型企业调研行
北分瑞利:勇当分析仪器行业的排头兵
本报记者 佘惠敏
图为北分瑞利集团的色谱生产线。 (资料照片)
图为北分瑞利集团的电子部件生产线。 (资料照片)

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的便携式原子吸收光谱仪前不久在北京问世,它是由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科技大学共同研发的。业内专家评价,这一产品具有原创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北分瑞利集团总经理高玉清也认为,正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才使北分瑞利多年来一直引领国内分析仪器的发展,为我国科研等领域提供了大量光谱色谱等实验室分析仪器。

自主创新 锐意进取

北分瑞利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陈淑惠告诉记者,北分瑞利的企业价值观是“创新成就卓越,科技引领未来”,自主创新是企业之魂。

北分瑞利的自主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高玉清说,公司曾经历过多种冲击,在多种冲击中挣扎生存下来,并越挫越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北分瑞利不但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成为行业排头兵和国家标准的制定者。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武惠忠说,“目前,公司生产8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分析仪器和系统成套产品,并主持多项分析仪器产品的国家标准的制定。”

活下来的第一个倚仗是集团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的努力:集团已取得国家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外形设计1项;拥有软件著作权4项。产品先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机械部科技进步奖、BCEIA金奖、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奖、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金奖、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证书、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证书等50余项奖项。

活下来的另一大倚仗是集团在制度上不断革新的勇气。仅过去的两年,集团就作了三大制度改革:一是主辅分离;二是全面整合实验室仪器营销渠道;三是积极推进企业文化与信息化建设。高玉清说,“这些事情虽然琐碎但也十分重要,通过这些改变企业凝聚力确实比过去强了,员工现在士气比较高,大家都往北分瑞利这一个品牌方向努力。”

培养人才 锻炼人才

创新离不开人才。对一个创新型企业来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北分瑞利这样一个曾因人才流失而大吃苦头的企业来说,就更是如此。

北分瑞利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质量部部长雷永安介绍说:“集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主要侧重于激励、培养和锻炼。”

为了提高员工的自主创新精神,北分瑞利集团逐步把相应的激励机制制度化。集团依据企业发展规划,从需求、科研、生产、营销的全过程把握创新工作的开展,制定和规范了《新产品项目管理制度》、《科技档案管理办法》、《科技保密制度》、《科研开发基金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办法》等制度,加强科技管理及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研发活动行为,保障研发经费来源,明确了研发人员与研发项目责、权、利的关系,鼓励技术人员不断进取、创新。

同时,集团非常重视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工作,以培养人才。“集团和几个大学合办有硕士点,每年都会有一批在职硕士的培训。”雷永安说,“我们的50多个硕士,有三分之一是在职培养的。”针对用户的市场需求,公司在生产基地建立了面积500平方米的应用实验室。在营销总部建立了高规格、现代化的分析实验室。2006年与天津大学合作,建立了分析仪器行业第一家企业博士后工作分站。实验室和工作站的建设,对提升企业研发能力,进一步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人才队伍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北分瑞利集团麦哈克公司技术部经理司绍俊说,“这几年,我们跟总公司联合培养了三名硕士。我们还注重对基层生产人员的培训,如今我们的生产线上全是高级技师和技师,这是三期培训后的成果。”人才建设对产品质量提升有很大作用,三期培训之后,麦哈克公司的出厂产品返修率比之前下降了一半。

“除了物质激励和技术培养,我们还非常注重给人才以锻炼成长的机会。”雷永安说,“研发实践是锻炼人才创新能力的最好方法。为员工的成长提供机会,是北分瑞利集团培养、选拔人才的主要措施之一。我们很多项目负责人年龄都在30岁左右。”

北分瑞利公司色谱事业部副部长张丙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他说,公司的发展历史可以从1959年算起,61年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技术沉淀,所以在项目负责制中既注重发挥年轻人的冲劲和创新力,又注重保留老工程师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一些重大的、有传统技术优势的项目由老工程师担纲,以老带新;一些产品更新项目由年轻人直接担当,同时让老工程师进行监控和指导。“这样做既可以培养新的技术骨干,又可以降低新品开发的风险。”

布局长远 放眼未来

未来五年,北分瑞利的战略定位和总体发展目标是:把北分瑞利集团建设成为国内实验室分析仪器主导产品供应商和环境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及公共安全等行业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技术水平及规模效益国内领先,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分析仪器行业的领先者。

为什么要做解决方案供应商?这是今后分析仪器的研发方向和市场需要决定的。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分析仪器正向智能化、小型化、联用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持续不断地向高端推进,分析技术正向测试技术超高速化、分析样品超微量化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发展方向使得分析仪器的普及应用成为可能。雷永安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生存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分析仪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代分析仪器是高新技术的集合体,其应用、操作都有一定的复杂性。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仪器,还包括样品的前处理、分析方法条件的选择、分析结果的报告等完整的解决方案。因此,从单一产品生产商,逐步过渡到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目标之一。”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首先是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高玉清说:“‘十二五’期间北分瑞利要将每年销售收入的6%用于现有产品的更新换代,此外,还要增加一亿元的投入用于新产品研发。2010年,京仪集团将其下属的20多个企业中的7个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京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分瑞利是惟一一个科学仪器板块进入这个股份制企业的公司。‘十二五’期间,京仪集团将加大科学仪器领域的投入,这无疑让我们对北分瑞利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有信心。”

其次是要形成和科研院所深度的框架式合作关系。目前,北分瑞利和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有比较固定的合作关系,与安光所、大化所及中科院的其他科研单位也有几十年的合作关系。但高玉清表示:“这种合作关系大多是企业各个部门与不同的老师合作,没有建立起北分瑞利和某个学校的深度合作,这也是我们‘十二五’期间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最后是完善产品线,致力于提供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完善产品结构,形成新的增长点,是北分瑞利“十二五”期间重要的发展目标,高玉清表示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对企业的优势产品——气相色谱、光谱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技术水平提高一个档次,推出新一代的产品。二是为环境、食品、公共安全三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目前,仪器销售大多数是单台销售,企业今后的计划是“销售一个实验室”,对于新建实验室,其需要配置哪些仪器,怎样配置才合理,配置后如何开展工作,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三是逐渐缩小零配件加工收入所占的比例。四是对于现在的短板——液相色谱、质谱产品,集中资源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使之成为北分瑞利在“十二五”期间新的增长点。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