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资本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期货交易所北京灾备中心正式启用
记者刘溟

本报讯 记者刘溟报道:2月1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北京灾备中心正式启用。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主席助理姜洋出席启用仪式。

桂敏杰对上期所北京灾备中心的启用表示祝贺。他说,上期所建成了证券期货交易所中第一个异地灾备中心,这是防范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稳健运行的重要举措。他表示,上期所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张江同城数据备份处理中心目前运行良好,已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此次北京灾备中心的正式启用,在证券期货交易所中率先实现了“两地三中心”的运行模式,是上期所进一步完善技术系统方面的重要一步。

桂敏杰指出,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对大宗商品的定价能力显著增强,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对交易所的稳健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上期所在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上同国际一流标准接轨、向国际一流水平看齐,进一步提高市场运行质量。

姜洋表示,上海期货交易所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力度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个做法应该继续坚持。此次在证券期货交易所中首家建成“两地三中心”的运行模式,具有示范效应,值得充分肯定。下一步,上期所需要从业务连续性的角度考虑,不断评估使用效果,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包括决策机制、管理机制、配套法规、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细节,真正发挥完备的信息技术系统对于保障交易平稳运行的作用。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在仪式上介绍了北京灾备中心的建设情况。他说,为增强应对大规模自然灾害及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按照证监会的战略部署和证监会领导的要求,上期所根据国家灾备规范的有关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人文环境、自然地理条件、高科技人才资源、配套设施、成本和政策环境等因素,选定了北京电信机房作为异地灾备的数据中心。

据了解,2010年8月,上期所对交易系统进行了并网试运行,11月进行了首次切换演练,所有期货公司会员均参加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交易系统从上海切换至北京的时间不到10分钟,容量方面可支持每交易日7000万笔报单,每秒可持续处理12000笔报单,与上海两个同城数据中心切换基本相同,大大优于设计目标。北京灾备中心的正式启用,标志着上海期货交易所数据处理能力和市场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