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 现场特写
生态为先导 人居更和谐
本报记者 孙潜彤 通讯员 伞 瑞
沈阳经济区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成果显著。
沈阳敏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沈北新区新都雅苑社区文化广场。

“以前这里是两三米宽的臭水沟,也就两年时间,你看看,原先2米宽的河道变成了20多米,一到春天,河两岸桃红柳绿的,水清见底。现在虽是‘三九天’,我也乐意到这转转,在河面上溜溜冰,在河边小公园散散步。”1月18日,家住沈阳沈北新区,75岁的王利,对记者说起身边的变化,啧啧连声。

王利是沈北新区新城子街道勤俭社区的老住户,在沈北还是片片山村时就在这儿住。“以前我们一家五口挤在上世纪70年代盖的平房里,夏天热、漏雨,冬天冷、漏风,大白菜都冻成冰坨子了!做梦也没想到老了还能住上这宽敞明亮的大楼房。也不怕你笑话,棚户区改造要回迁新居那会儿,乐得我好几宿没睡好觉呀!”

王利所说的站前棚户区改造工程只是沈北新区已经实施的民生工程之一。当年一排排低矮潮湿、破烂不堪的小平房组成的7万多平方米的棚户区,如今被6.4万平方米的新楼取而代之。沈北新区出台的优惠棚改搬迁政策,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根据有关政策,王利一家在回迁楼里选了两套住房。他说:“面积总共120平方米,自家只交4万元就行了。一家五口人,住得宽绰。”

沈北新区自2006年成立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连续两次被评为辽宁省最具潜力区。在高速增长的经济指标背后,是当地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沈北新区累计投入240亿元,实施完成了400公里“八横八纵”生态景观路网建设、15公里蒲河生态水系改造、1000万平方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特别是2010年,新区投入35亿元强力实施蒲河道义段改造、城市景观绿化和路网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再一次提升。新区已经从一个落后郊区,一跃成为“国家级生态区”、“中国十大最具吸引力城区”。如今,绿色已经成为新区标志性色彩,生态已经成为新区最“招人”的名片。

沈阳市副市级干部、沈北新区区委书记张景辉介绍,“十二五”开局之年,作为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先导示范区的沈北新区,其探索实践将更加注重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建设,将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以“九横九纵”景观路网和蒲河生态廊道为重点的“百里绿廊”,以七星湖和蒲河生态水系为核心的“千顷湿地”,以道义、虎石台、辉山、马刚、七星山5个森林公园为主体的“万亩森林”。同时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工程,拓宽城乡养老保险覆盖面,缩小城乡医疗保险差距,加大困难群体保障力度,在为沈阳经济区奉献一座低碳之城的同时,树立一个和谐宜居的“生态标杆”城市。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