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经济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科技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当前,在两岸良性互动关系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和扩大在高技术领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两岸科技交流的必然趋势。
两岸科技交流合作有新结合点
在两岸科技与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在科技与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而ECFA的签署,又为两岸经贸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更加有利于两岸科技与产业的充分合作与整合。
大陆正在加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作为现阶段的发展重点。“十二五”科技工作将坚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争夺科技发展的战略前沿制高点,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着力满足改善民生的重大科技需求,并且积极推行创新驱动的模式。而台湾也提出了六大产业振兴方案和四项智能型产业计划,把发展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和文化创意等作为产业再造的重点方向。两岸不约而同地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领域,为扩大两岸经济、科技领域的合作找到了新的结合点。
2010年7月份召开的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提出了加强两岸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的合作,既能够对当前两岸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带动两岸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产业升级。目前两岸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一些进展,具有一定优势,有些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未来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此外,两岸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信息网络、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可以展开积极的合作,从而提升两岸整体的科技水平,以科技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两岸科技交流合作成果显著
来自科技部的资料显示,两岸科技与产业各具优势和特点,互补性强,合作与交流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前景。大陆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科技体系,拥有一大批优秀人才,在若干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形成了世界水准的自主研发力量,具备了创新的基本条件,对台湾产业界颇具吸引力;台湾在科技与产业,科技与市场的结合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因此,两岸在研发与创新、技术引进及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以及高技术市场开拓等方面,存在着互补合作,共同受益的良机。
近年来,两岸对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彼此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需求迫切,并不约而同地聚焦到科技创新这一主题,说明创新合作是两岸的共同需求。目前,两岸在科技产业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首先,合作研究领域扩大。多年以来,两岸在以民间科技交流为主体的合作始终没有间断,并且有更加频繁和有效的趋势。为进一步推动两岸实质性科技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台湾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商定,每年各出资750万元人民币,支持两岸相关院所及研究机构在三个不同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每个领域支持期限为三年。目前,两岸已经成功在涉及民生的地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今后,两岸将在互相感兴趣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两岸民生、惠及两岸福祉的领域展开积极的合作。
其次,产业合作不断完善。在良性互动关系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两岸在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技术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是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两岸产业领域的实质性合作更加突出。科技部推动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商定组建两岸半导体照明领域合作工作组和产业联盟,共同构建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并在标准制定、检测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与台湾中华电信、远传、威宝等两岸8大电信运营商,正在紧锣密鼓地协商扩大业务合作、联手拓展市场事宜。
据统计,2010年两岸举办中医药、LED等领域的交流会议多场,两岸参会人员多达4200人次,促成520多家企业商谈、130家企业合作,并签订50个合作意向书。今年还将举办生物医药、电子清洁生产、动漫及游戏、航空维修及纺织纤维等领域的17场交流活动,预计将有更多的合作可望达成协议。
在国台办、科技部的共同指导下,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与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联合海峡两岸的生产力促进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共同发起成立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团。该服务团作为服务台商的平台,吸引了两岸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是集“产、学、研、介、金”等多方力量,面向台资企业开展相关法规政策、产业咨询、技术创新、专利转让、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辅导与服务,协助台资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转型升级,通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增强品牌意识,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台资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团自成立以来,成功举办了专业探讨会、技术推介会、品牌战略讲座等活动近10场;面向台资企业经营管理者举办了15期培训班,受训台企人数达3000余人。在国台办和科技部的支持下,通过两岸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与各地政府的配合,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团在促进产业升级工作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服务团的工作增强了台商在大陆继续发展的信心,努力实现台商盈利与区域发展“双赢”局面。
以多种方式推动两岸科技产业合作
两岸科技与产业领域的合作是两岸科技及产业界人士的共同呼声,同时也是ECFA实施后,两岸全面开展经贸交流合作,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两岸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各具特色,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为此,科技部提出,两岸可积极探讨以多种方式推动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构建常态化交流与协商机制
两岸科技界应构建常态化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机制,定期协商或召开会议,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商定今后合作领域和方式。目的是统筹规划、设计和指导两岸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努力推动两岸科技关系正常化、规模化和稳定化,促进两岸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合作更加务实、有效。
搭建固定的科技交流平台
基于两岸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求,大力倡导两岸创新合作,以全面发展和持续扩大两岸经贸、新兴产业等各领域合作为首要目标,共商创新合作之大计,规范并深化科技交流与合作,并对今后合作创新的组织架构、支撑体系、合作领域及方式商定出相应的部署和安排;待时机成熟时,还可考虑推动两岸签署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或科技合作协定。今年1月,海峡两岸科技论坛已经举办,可以把科技论坛打造成两岸科技交流的固定平台,每年举办。通过论坛达成共识,切实推动两岸开展实质性科技合作。
积极开展高新技术领域合作
鼓励台资企业从事高技术研发,吸引台资高新技术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参与重点和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积极支持大陆科研机构、高校与台湾高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台资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支持两岸企业开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合作。科技部将在未来几年首先推动两岸在半导体照明工程、智能交通、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技术、中医药等高技术领域的合作,将在现有协商沟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各领域建立技术交流与合作机制,联合开展共性技术、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合作,共建研发资源共享及信息资讯平台,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等。
依托高新区深化对台科技合作
高新区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两岸开展高科技产业合作的重要依托。继续大力支持和引导具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及涉台科技产业园区,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开展两岸合作。同时,加强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的建设。利用园区提供创新、创业环境,为台资高技术企业来大陆发展及与大陆企业开展合作创造良好条件。此外,将通过在厦门、福州建立的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和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打造两岸研发创新平台和高端产业对接平台,在政策措施上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推动两岸高技术,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合作。
推动两岸新兴产业建立产业联盟
作为发展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的重要方式,要大力促进两岸建立研发合作产业联盟、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已建成海峡两岸科技产业联盟、光电产业联盟、通信产业联盟)等,以此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市场共闯的合作机制,促进两岸科技产业在研发以及上、中、下游产业链上的合作。
鼓励台资企业到大陆设研发中心
鼓励台资企业参与大陆开放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推动两岸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共同组建研发中心;支持有关省市与台湾相关科研机构共同成立科研机构,或推动区域创新重要机构与台湾重要科研院所的合作。同时,尽快推动大陆高科技园区、有实力的研究机构或企业到台湾设立研发中心或办事机构。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为全面启动和不断深化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两岸科技产业界应携手合作,积极推动两岸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岸产业融合和产业链优化,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合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