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利合作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与科学承接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杜 鹰

(一)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经过多年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供给趋紧,资本相对充裕,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刻不容缓;而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资源比较富集,土地、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和空间巨大,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现象。促进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既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进一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随着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先进的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可以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劳动力、市场等优势,通过引进新的要素投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第二,有利于加快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优化升级。目前我国整体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分工和产业链的偏低端,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着产业进一步高度化的问题。东部沿海地区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

第三,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生产力布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其中包括空间布局的合理化。新形势下,通过产业梯度转移,可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空间由东向西梯次拓展,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

第四,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通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初步扭转了我国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十一五”期间,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全面超过东部地区。虽然相对差距有所缩小,但绝对差距还在扩大。促进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可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共同繁荣与发展。

(二)

近年来,广东、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陆续出台了支持本地区产业转移的政策,中西部不少省区市也结合自身特点纷纷制定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意见,为产业跨区域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转移速度明显加快。不仅是本土企业西移,很多跨国公司也加快了布局中西部地区的步伐。二是转移规模明显扩大。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呈现相关联产业大规模转移的趋势。三是转移档次明显提高。过去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投资主要以能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近年来,中西部一些科技实力雄厚的省份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的能力逐步增强,更多地承接汽车、电子、家电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据有关方面统计,2004-2009年,中部地区汽车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提高5.7个百分点,家电产量上升15个百分点,同期东部沿海地区汽车和家电的比重则分别下降4个和15个百分点。

随着产业跨区域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实际到位国内资金1408亿元,同比增长84.9%,全年预计突破2000亿元;安徽省1-10月引进省外资金近6000亿元,同比增长51.7%,全年有望接近7000亿元;四川省1-10月引进省外资金4674亿元,同比增长36.8%,全年将超过5300亿元;湖南、河南、广西等中西部省区市也保持20%以上的增速。初步观察和判断,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东部沿海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势头很可能要延续到“十二五”末期,今后五年将是我国地区生产力布局调整最为活跃的时期。

(三)

2010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和国外产业转移而专门制定的国家级规划;当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明了方向。各地区、各部门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在承接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产业转移和承接,往往伴随着技术进步和要素的重新组合,本身就是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西部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在创新中承接、在承接中创新。

二要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把资源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

三要高度重视基础建设。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和产业承接平台建设,加快高速公路、铁路、电力、防洪减灾体系、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推进产业园区整合发展,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发挥规模效应。

四要不断深化区域合作。要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东中西合作,加强“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对接,进一步深化投资、能源、粮食、生态环境保护、人才技术、金融服务业等全方位合作与对接,实现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五要加快机制体制创新。加快推动建立区域间产业联动发展机制、省际间产业转移统筹协调机制、重大承接项目促进服务机制。中西部地区要在政府管理、社会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特别要在合作兴办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完善利益分享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建立东中西互动、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新机制。

六要正确处理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的关系。做好产业转移与承接工作,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各级政府的职责在于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支持、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