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在哪里
万建民

一位老乡在北京“漂”了几年,终于瞅准一个机会回老家去了。原因是大城市机会多但生活压力也大,正好老家有个不错的机会就回去了。

不少朋友都感叹,这几年离开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了。时代变化真是快。十几年前,能到大城市工作是让多少人羡慕的事情,而现在人们的评判标准已经不那么单一了。

智联招聘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京、沪、穗、深4个城市工作的职场人中,76.2%的人偶尔会有离开一线城市的念头;而问题进一步假设,如果确实有就业机会,80.8%的职场人表示自己会去二、三线城市就业。《解放日报》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从外地进入上海工作的受访者中,23.3%的人有过离开上海的念头。在打算离开或者已经离开的受访者中,32.3%的人在离开上海后选择去上海周边的二线城市工作、生活,有40%近的人把目光瞄准了小城市。

这些无不表明,中小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了。一些人选择离开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工作、生活,也有更多的人直接选择在中小城市安家落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城市工作压力大、交通拥堵、房价高,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中小城市的硬件设施和大城市已经相差无几,而随着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从大城市扩散,中小城市在公共服务上也能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环境更优美、生活节奏更舒缓,更适合生活居住。

在城市化过程中,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会不断上升。上世纪90年代,美国郊区化浪潮高涨,也出现了城市公司职员迁移的现象。除了大城市本身的因素外,当时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规模快速扩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企业从商务成本较高的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转移的时候,伴随的必然是相关人员的迁徙。在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和交通网络支撑下,在中小城市既可以享受与大城市同样的开放和便利,也可以享受便利的交通、较低的房价和清新的空气。这给中小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不少中小城市迎来新兴产业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带来的机遇。由于网络和交通的发展,一些新经济企业对城市硬件设施的依赖越来越低,而更多地看重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气息,一些创意型企业更是追求舒缓的生活节奏和能够孵化创意的开阔空间、清新空气。前些年我国新能源领域迅速崛起的赛维和尚德两家企业,一家在江西新余,一家在江苏无锡,都是中小城市。而很多高科技企业在选择投资目的地时,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都是重要的参考条件。

换一个角度来看,大城市的人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企业新增投资向中小城市倾斜,本身就是基于不同区域、不同城市比较优势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调整。这种比较优势的变化,将使得大中小城市发展更加均衡。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比较好的中小城市,大都依托邻近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形成了一个城市群或者经济圈。全国“千强镇”和“百强县”大部分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正是如此。

也就是说,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一是来自于其本身的条件,如生态环境好、生活成本低等,这是其相对于大城市的比较优势;二是来自于其所处的区位,这决定了其能否便利地分享大城市的种种优势;三是来自于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决定了其在满足公共服务需求方面对大城市的可替代性。建设小城市也要多从这些方面来考虑和规划,既不能简单地把中小城市做大,而放弃了本身固有的优势,也不能脱离大城市的辐射去建设一个孤立的小城市。

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无论是从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还是从大城市辐射带动的角度考虑,中小城市都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日前,浙江省决定率先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未来3年投资1350亿元,对27个中心镇试点培育小城市。浙江省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小城市培育将是浙江投资拉动消费重要的增长点和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新平台。广东省也召开全省专业镇转型升级现场会,提出放、调、投、转、保,探索专业镇发展新路。

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中小城市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我国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契机。但同时也必须注意,从集约用地的角度来看,中小城市人均占地面积往往比大城市要大得多。据2007年地级市的统计数据,以城市人均建成区面积衡量,50万人以上大中型城市为人均73平方米,50万人以下小城市为人均94平方米。因此,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不仅大城市要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中小城市同样要科学规划,在保持中小城市特色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