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样时间:
新房子·新生活
本报记者 王新伟
站在新房前,鞠明荣乐得合不上嘴。 本报记者 王新伟摄

◎ 蹲点龙塘镇 看贫困山村如何跨越式发展 样本分析③

○ 核心提示 ○

新房子,新生活。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而农村危旧房改造正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农民居住条件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面貌的改变。贵州省提出,从今年开始,以每年完成4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的速度,在今后4年内基本解决困难群众的居住安全问题。位于武陵山区的核桃湾村,面对资金不足的困难,将住房最危险、最困难的群众首先纳入危旧房改造工程。搬进了新居的农民们,正以一个新的姿态憧憬着新生活。

2011年1月6日 采样地点: 贵州石阡县龙塘镇核桃湾村

◇所见所闻

住有所居农家乐

元月6日的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核桃湾村,冰封的道路开始解冻,拂面而过的山风也不再那样刺骨。

手机闹铃将记者叫醒,没顾上吃早餐,就匆匆忙忙地赶往鞠明荣家,想看看他家到底怎么样。

因为5日晚记者从村民中了解到,41岁的鞠明荣略有智障,父母在5岁时就相继过世,一直未成家。2008年西南地区遭受特大雨雪冰冻时,他的房子就被冰雪压塌了,此后一直住在他的兄长家。直到2009年,镇里将他列入首批农村危房改造的名单,用2万元给他新修了一幢3间的砖瓦房,他这才重新有了家。

见到鞠明荣时,他正准备出去给别人干活。记者看到尽管家具陈设简单,但屋里干干净净。他的侄子跟他说明记者的来意后,鞠明荣用不太流利的语言告诉记者:“很感谢政府让我有了新家,这个房子好,下雨不漏雨,冬天不吹风,我能睡个安稳觉,感谢党和政府。”

鞠明荣用切身感受给记者介绍农村危房改造使自己住有所居,看着他的高兴劲,记者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踏着泥泞、沿着连户路我来到村西头,村民高国成5间砖房使记者眼前一亮,新砌的墙、新装的玻璃、新安的门,让记者感受的是一派农村新气象。

高国成正在门口做木工,准备刨几块木板再做两扇门。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以前,高国成全家6口人挤在两间不足30平方米的房间里,由于建新房的资金不足,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2009年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启动后,龙塘镇考虑到他家的实际情况,便帮他申请补助资金1万元,同时由镇干部担保,从镇信用社贷款2万元,建起了这座5间砖混结构的平房。

“我家房子的建成,很感谢镇里的吴部长和村干部,要不是他们,我的新房不会建得这么快。”高国成还希望记者能代表他再次向吴部长致谢。

高国成说到的“吴部长”叫吴成军,是龙塘镇的人武部长。新房动工后,补助资金还未到位,一时贷款也没审批下来、借的钱不够用,吴成军便为高国成赊来了水泥、沙石、空心砖等建材,保证了新房建设的如期进行。

“开始住到新房里还不习惯,有一天夜里,我听到外面打雷,就说赶紧换地方睡觉,不然被窝要淋湿了,等到弄明白过来,自己都觉得好笑。”高国成的妻子张羽兰有点尴尬地给记者介绍起自己的经历。

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村主任李祥洲给记者打开了一本厚厚的台账,上面详细地记录了该村危房改造的实施情况,既有哪一家危改户归哪位负责,也有各项施工记录的进度……

李主任告诉记者:“危房改造启动后,镇上和村里都十分重视,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我们确立了两名干部联系一户的制度,明确了责任,他们既要负责工程的准时完成,还得随时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所思所想

危房改造惠农家

在一起与改善了住房条件的村民座谈时,新的一年,他们都在积极谋划新生活,争取早日步入小康路。以前从未养过牲畜的鞠明荣,计划在年前盖一间畜棚,来年春天做好养殖业,有了存钱找个对象尽早成个家。高国成则准备借村里发展果园的机会,把房前屋后的坡荒山地全种上果树,同时多养些牲畜,出去做点活计,争取早日脱贫。

……

黄昏时刻,记者回到房子里,坐在床上回想着村民一个个满怀感激的眼神。

贵州省是一个“欠开发、欠发达”的西部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石阡县更是“西部的西部”,财政能力有限,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相对不足,没有相应的物力、财力在短时间内实现危改的整乡、整县推进。但在核桃湾村蹲点的这一天,记者欣喜地看到,党员干部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最基层的群众,让大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在广大农村实施危房改造,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必须要继续开展好。

祝愿山区群众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通过创新发展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背景链接

石阡县龙塘镇核桃湾村,位于龙塘镇西面7公里,距石阡县城约30公里,总人口4135人、1040户,其中劳动力1928人,全村总面积8.2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约为4000亩。

该村平均海拔约800米,自然条件较差,普遍缺水,是典型的贫困村。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烤烟种植、养殖业及部分茶园,全村约有900人常年在外务工。去年,该村新发展果园400亩,预计到2013年左右投产,解决一部分村民收入难的问题。近年来,该村启动了危旧房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共争取到危改资金18万元,对13家无房户、困难户实施了危房改造,该村计划再用3年时间全部完成危改任务,确保村民们再不为住房烦心。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