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每周经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规模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核心提示

解决好住房问题,应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这就需要细分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夹心层”住房问题日益凸显之时,及时有效地重点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能够扩大保障房的保障范围,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同时,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对于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倡导理性住房消费理念、调整房地产市场供应体系、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本期《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联席评论》关注话题——“大规模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2007年我国开始启动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既暂无能力购买经济适用房,又不符合廉租住房申请条件,成为“夹心层”,这部分人的住房问题逐渐凸显。解决这部分人的住房问题,需要大规模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由政府主导,具有租金水平低、租赁关系稳定、设施完善、环境安全等优势,能够满足“夹心层”群众的过渡性住房需求,是解决中等收入偏下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应当成为保障房建设的“重头戏”。

大规模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有助于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能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住房问题。在“夹心层”人群住房问题日益凸显之时,及时有效地重点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能够扩大保障房的保障范围,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同时,部分“夹心层”群体随着收入增长,将具备通过市场解决住房的支付能力,其腾退出的公共租赁住房将继续满足其他需求者,形成良性循环。

大规模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有助于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由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初期以政府主导并出资建设为主要形式,其租金水平、租赁合同的规范程度、所提供服务的完善程度等,都能够为房屋租赁市场树立起样本。当公共租赁住房的供给形成一定规模时,会与房屋租赁市场形成竞争关系,公共租赁住房的示范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大规模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有助于在全社会提倡更加理性的住房消费理念。实现“住有所居”不一定非要买房,买和租都是解决住房问题的有效途径。应在全社会提倡“先租后买”的科学理性住房消费理念。而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的有效供给,能够为百姓在买和租上创造更宽松的选择余地,有助于“先租后买”住房消费理念的倡导。

大规模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对调整房地产市场的供应体系、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有积极意义。长期以来,房地产市场供应不足、供求矛盾突出成为一些地区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使保障性住房在住房供应体系中的比重大幅度提升,能够削弱房价过快上涨的基础。

2010年,在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中,公共租赁房已成为“主力军”,并受到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就业人员的欢迎。在一些公租房发展较快的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已经超越户籍的限制,覆盖到外来务工人员。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大幕已经开启,各地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摸清情况,全力推进。

建设好公共租赁住房,要重点建设30-40平方米的小户型公共租赁住房。30-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能够满足最基本的住房需求。一方面,在建设资金一定的情况下,多建小户型公共租赁住房能够扩大保障面;另一方面,小户型的公共租赁住房能够更大程度地减轻住房困难群众的房租负担。各地要按照实际情况做好规划,科学合理设计户型,确保小户型公共租赁住房功能完善,居住舒适。

建设好公共租赁住房,要切实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继续推行相关税费给予减免的做法。按照规定提取的土地出让收益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在满足廉租房保障需要的基础上,可以用于公共租赁房建设。此外,在满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需要的前提下,廉租房建设资金可以和公共租赁房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逐步并轨运行。可以适时鼓励社会资金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并尽快推出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中长期贷款政策。

建设好公共租赁住房,要切实保障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土地供应。各地要努力确保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土地供应,并进一步探索以划拨和出让方式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土地供应、逐步与廉租住房并轨、简化并实施租赁住房分类保障的途径。

建设好公共租赁住房,应切实加强对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各地应进一步严把公共租赁住房的准入关,严格审核申请人的资质。应在建设过程中搞好质量监管,确保公共租赁住房的建筑质量。应加强公共租赁住房的物业管理,为公共租赁住房住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应创新管理模式,着力建立起公共租赁住房的退出机制。

建设好公共租赁住房,应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有效模式。北京、重庆等城市加快了公租住房制度制定和文件编制等工作,已经形成了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一些地区细分需求,分别为新毕业大学生、新就业职工、进城务工等各类人员建设不同种类的公共租赁住房。应允许各地按照当地情况大胆探索,灵活解决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本文执笔:亢 舒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今晚播出)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